• 2025 07.30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河生态观察团于2025年7月上旬赴河南省小浪底水利枢纽,围绕“小浪底生态守护与流域发展”主题,开展了暑期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考察黄河流域关键工程小浪底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聚焦库区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移民社区发展等现实挑战,通过实地调研为流域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方案。小浪底水电站及光伏项目考察团队成员在水电站前合影 实践期间,正值小浪底水电站排沙时期,团队成员观看了壮观的排沙场景,并通过网络和当地导游,了解了小浪底蓄水排沙的时间及意义。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整个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对小浪底的历史、功能、所带的经济、安全效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小浪底的生态调查小浪底周边的植被团队成员在小浪底采集水样并测量PH值 在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团队成员着重考察岩石土壤、水质以及生物资源,在游览过程中观察当地植被,岩石并通过网络查询植物名称习性岩石名称岩性。在黄河浅滩,团队成员不仅观察了水生生物并通过手机软件识别查询,而且使用矿泉水瓶采集水样进行PH检测。环保助力在路上团队成员在捡拾垃圾 在实践路上,不仅要观察生态,还要
  • 2025 07.2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论述,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将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基层社会发展,2025年7月,河海大学地学院“地智护隧,滇引水安”实践团前往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核心区域开展专项调研,围绕复杂地质条件下隧洞突涌水灾害的智能预测与生态振兴路径展开实地考察与技术实践。 滇中引水工程太安2号洞穿越多条断层带、岩溶发育区及高地应力带,地质结构极为复杂。实践团成员们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沿着潮湿陡峭的施工通道缓步深入隧洞内部。在掌子面作业区,巨大的盾构机正以毫米级的精度向前掘进,刀盘转动时迸发的火花与岩壁碰撞的闷响交织成独特的“地下交响乐”—— 工程技术人员指着显示屏上跳动的地质数据,向队员们详解如何根据岩石的硬度调整掘进参数,如何通过超前地质预报规避断层与涌水风险,那些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全断面开挖”“初期支护” 等专业术语,此刻都化作了眼前鲜活的施工场景。 在掌子面附近,实践团成员看到岩壁上布满了监测仪器的线路,连接着外部的监控终端。这些仪器实时追踪着围岩变形、
  • 2025 07.25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强国理念,引导青年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传递劳模精神与科技力量,2025年7月13日上午,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青春・筑梦未来”——测绘工程专业实践团的成员走进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为当地中小学生带来“测绘技术让世界更精准”主题宣讲。活动以团队走访中铁大桥局二公司的实践经历为切入点,通过桥梁故事、专业解读、技术科普,让青少年感受奋斗精神与科技魅力。 首先,实践团成员结合在中铁大桥局二公司的走访经历,以南京长江大桥、大胜关长江大桥等标志性工程为例,向同学们生动讲述了桥梁建设背后的故事。团队成员分享了桥梁工程师们如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攻坚克难,以及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原来一座大桥的建成,不仅需要力学计算,还要考虑水流、风力甚至船舶撞击的影响!”一位初中生在听完讲解后感慨道。现场还展示了团队拍摄的建设工地实景照片、工程图纸和施工动画,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桥梁建设的艰辛与智慧。 然后,宣讲特别设置了“对话劳模”环节,团队成员讲述了在中铁大桥局二公司采访到的全国劳模、桥梁高级工程师秦环兵大师的事迹。秦大师扎根桥梁建设
  • 2025 07.2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河海大学地学院水泽正红忆念团以“延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 为核心,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开展实践活动。此次实践通过挖掘革命烈士贺希文的英雄事迹、开展红色宣讲活动等方式,激活地方红色资源,助力红色文化传承,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深刻感悟革命精神,增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贺希文烈士陵园和顾正红故居及纪念馆,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瞻仰塔碑、擦拭墓碑等行动,将缅怀之情化为具体实践,深切感悟烈士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体会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烈士的尊敬与缅怀之情,通过拍摄系列讲解视频扩大红色精神传播半径。此外,团队聚焦红色文化传播痛点,赴阜宁县开展外地群众对正红镇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调研,发现超70%外地群众对当地红色历史缺乏了解,随即以鲜活案例开展针对性宣讲,激发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传承热情。最后,实践团返回正红村村委会,对村书记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人物专访,探究党建与红色文化融合的基层实践路径。通过专访,团队对正红村党建工作与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为后续的调研总结和
  • 2025 07.2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河海大学地学院“华韵数魂” 实践团以 “追寻大师足迹,砥砺报国初心” 为核心,赴江苏省金坛区华罗庚纪念馆开展实践活动。此次实践通过探寻华罗庚先生的传奇历程、感悟其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等方式,传承发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深刻领会科研报国的意义,增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使命意识。 在华罗庚纪念馆,实践团首先参观“艰苦自学,勇攀高峰”展区,从昏暗油灯下的演算场景、战火中执着探索的画面及泛黄手稿中,感受华罗庚先生从杂货铺学徒到数学巨擘的蜕变,深刻体会“天才在于积累”的真谛,内心深受震撼。然后,实践团移步“胸怀祖国,情系人民”展区,了解到先生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归国的壮举,聆听“双法”(统筹法与优选法)从数学殿堂走向工厂田野、助力国家建设的故事,被“数学是中国人擅长的学科”中蕴含的民族自信与赤子深情深深触动,实践团成员们感慨:“先生用行动让我明白,数学不只是思维游戏,更是服务社会的利器。”最后,在“华罗庚书屋”实践角,实践团成员们结合专业开展“与大师对话”,研读著作选段后围绕“基础学科与国家需求结合”热烈讨论
  • 2025 07.17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弘扬地质人“脚踏实地、探真求实”的劳动精神,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河海大学地学院”)于2025年7月8日组织师生前往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以下简称江苏省地质一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江苏省第一地质大队党委副书记严刚、安全技术质量科工作组组长王爱群、隧道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王振祥、安全技术质量科工作组成员郭玉君、河海大学地学院副院长赵燕容、地质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黄勇,副系主任朱旭芬,本科生辅导员戎荣以及地质工程专业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活动伊始,双方举行了座谈会,严刚副书记介绍了江苏省地质一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该队成立于1958年,作为省属事业单位,于2024年整合相关单位公益职能后组建。在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测绘等方面实力雄厚,曾获得“国家功勋地质队”、“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地勘单位”、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赵燕容副院长介绍了河海大学及地学院概况,并重点阐述了学院在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规划。他指出,江苏省地质一队与学院专业高度契合,期待未来
  • 2025 07.1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论述,培养青年学生的乡土情感,鼓励青年学生投身于基层建设,2025年7月8日,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山东实践团走进淄博市唐山镇薛庙村,开展以齐风碳新 智绿乡村为主题的环保宣讲活动。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座谈会上,实践团与唐山镇镇长、环保局科长、田书记及薛庙村党支部书记等村镇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50分钟的座谈了解到,薛庙村在环保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光伏发电项目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已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垃圾分类采取分区管理+集中处理模式,设立专门回收点和督导员制度;村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管理模式,将环保工作纳入村规民约。 在薛庙村的“古槐讲堂”中,实践团成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向村民讲解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并分享日常生活中的节能技巧,重点强调环保中健康问题,如合理使用家电、减少塑料污染及一些有害垃圾的识别等。村民们热情参与,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最后给村民们分发小礼品。实践团成员在宣讲中,不仅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朴与好学,更被薛庙村在环保领域的实践所震撼。 当日
  • 2025 07.10
    7月8日-7月10日,“建行杯”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在南通大学举行,本届大赛由江苏省教育厅联合省委统战部等11个部门共同主办,南通市人民政府与南通大学共同承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与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协办。 经过激烈角逐,由我院与大禹学院共同推报,刘瑾、王笑蕾、常孝廉、梅红、金光球5位老师共同指导,胡殿俊、徐聪聪、吴雨晗、傅宇、黄渝进、徐浩、林楠栖、王浩乾、冯宇璇、周昱君、许晟铭、汪静怡、刘语滔、孙梦泽、韩晔15位同学共同完成的《探漏先锋—长距离地下管线渗漏光电波一体化探测装备》参加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角逐,获江苏省一等奖。 据悉,全省共有157所高校(含76所本科高校、80所高职院校、1所军队院校)的8.03万支团队、32.89万人次报名参赛,参赛高校、团队和人次均再创新高。经各高校校级初赛推荐和省赛网评,共有401支团队晋级决赛。我校斩获一等奖1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一等奖数位列全省高校第3,创历史最好成绩。
  • 2025 07.07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求,深化校企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2025年7月7日,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暨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参会人员包括中铁大桥局二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大,副总工程师秦环兵,人力资源部部长黄海涛,团委书记贾梦,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陈璨,人力资源部高级政工师黄婧;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常孝廉及2024级测绘工程专业部分学生代表。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中铁旗下核心骨干企业,是国家建设部核定的一级大型桥梁专业化施工企业,始终处在我国大型科技型桥梁建设企业综合实力第一方阵,被业界誉为中国建桥队伍中的“国家队”。参建了被誉为中国建桥史上四个里程碑的武汉、南京、九江、芜湖长江大桥等特大型公铁两用大桥,以及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业务遍及全国及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中铁大桥局二公司始终注重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桥梁工程技术
  • 2025 07.06
    7月6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顺利完成2023级本科生、2024级研究生“常州-南京”第一阶段搬迁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2023级本科生辅导员吴沐原,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戎荣深入宿舍及搬迁现场走访、慰问搬迁学生。我院高度重视校区搬迁工作,根据学校统一调度,成立地学院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学生乘车方案,做好一车一表,确保不丢一物、不落一人。搬迁前后,院领导深入学生搬运工作,鼓励同学们在搬迁至江宁校区这一新起点上拥有新面貌、展现新风采,不断上进。搬迁前夕,学院组织16名志愿者分组前往五个不同的目标宿舍进行辅助搬迁,志愿者们提前到达目标地点并跟宿舍管理站仔细沟通,确保搬迁来的学生顺利入住。搬迁过程中,地学院广大学子与各志愿者们戮力同心,志愿者们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搬运行李,提高搬运效率,他们不顾高温日晒,保障搬迁工作的进行,尽显地学院学生志愿者的担当。本次我院共计342名本科生、研究生统一搬迁至江宁校区。在学校、学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师生、青年志愿者的积极配合下,此次地学院搬迁工作顺利完成。接下来地学院2023级本科生、2024级研究生将在江宁校区继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更饱
  • 2025 06.18
    2025年6月16日下午,2025年地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校级立项答辩于笃学楼107顺利举行。地学院团委书记兼2022级本科生辅导员常孝廉、2021级本科生辅导员闫蕴琦、2023级本科生辅导员吴沐原、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戎荣出席本次活动并担任评委。会议伊始,主持人韩相臣同学就答辩流程及答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简单介绍。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经发布,各年级同学积极响应,立项项目多种多样,共有10支队伍参加本次校级立项答辩。在本次立项答辩过程中,各团队从项目的背景、意义、创新点、可行性、实践内容及预期成果等方面展开汇报。同时由四位评委老师结合具体答辩内容,从侧重方向、预期成果、调研数据等方面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给予宝贵建议。答辩结束,常孝廉老师就答辩过程进行总结与指导。对各队伍的积极参与表示肯定,希望同学们结合评委建议,通盘考虑,继续打磨方案。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圆满完成任务。最后,各位评委老师对项目创新点、项目可行性、答辩人表现、ppt展示四个方面进行打分,最终推选出以下6支实践团队推荐以下6支队伍立项为校级实践团队。此次社会实践立项的各个团队以多
  • 2025 06.17
    6月17日上午10 : 00,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笃学楼925会议室举行2025届毕业生校友联络员聘任仪式暨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测绘系副系主任陈焱明,辅导员程池超、闫蕴琦出席会议,9名毕业生代表参加,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主持仪式。 聘任仪式开始,马孟珂书记首先向顺利完成学业的毕业生们致以热烈祝贺,同时对受聘担任校友联络员的同学们表示诚挚感谢。他强调,校友联络员是学院与校友间情感联结的关键纽带,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更要怀揣深厚的爱校情怀,肩负起播种校友情谊、推动学院发展的双重使命,希望各位校友联络员做好联络服务工作,切实履行联络员工作职责与义务,合力推进“校友-学院”发展共同体建设。 随后,学院为新任校友联络员们颁发聘书。 2021级博士毕业生夏可同学与本科毕业生李金阳同学作为校友联络员代表发言。夏可同学回顾了在地学院博士求学期间的科研探索历程,汇报分享了博士期间所获学术学业成果,深情感慨了校园生活中师生互助、同窗共勉的珍贵时光。他承诺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联络员职责,充当好学院与校友间的“桥梁纽带”,并提议
  • 2025 06.10
    2025年6月8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8号楼篮球馆内激情涌动,喝彩如潮。以“百十启新程,聚力舞华章”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啦啦操大赛在此隆重举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表最强啦啦队”凭借充满地学特色、洋溢青春活力且技术精湛的完美演出,在强手如林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大赛二等奖!生动诠释了“探秘地球,造福人类;河海地学,大有可为”的铮铮誓言,展现了地学院学子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卓越风采。 当日下午,伴随着主持人激昂的报幕,“地表最强啦啦队”闪亮登场!队员们身着极具辨识度的队服——女生亮黄色格纹短裙搭配经典黑白上衣,男生亮黄色格纹短袖配以利落白色短裤,宛如一片跃动的阳光瞬间点亮整个场馆。这抹明亮的“地学黄”,象征着探索的活力与地质的热情,一亮相便牢牢锁住全场目光。他们步伐矫健,队列整齐,眼神中闪烁着自信与坚定。开场造型站定,一声嘹亮的口号响彻穹顶:“探秘地球,造福人类;河海地学,大有可为!”其声如金石坠地,气势磅礴,不仅喊出了地学人的崇高使命,更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为接下来的精彩表演奏响了最强序曲! 音乐奏响,地学院健儿瞬间化身为律动的精灵与力量的化身。他们的表演,
  • 2025 06.09
    为持续深化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厚植优质学习土壤,助力水之子构建科学高效的学习模式,地学院精心策划并开展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其中备受瞩目的学霸笔记评选环节吸引众多学子热情参与。自活动启动以来,同学们踊跃提交笔记作品,经多轮严谨筛选,一批逻辑清晰、内容详实的精品笔记崭露头角。经过初赛评审与网络投票的激烈角逐,本次学霸笔记评选结果新鲜出炉,现将前十名优秀作品隆重揭晓,快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同领略这些匠心独具的学习宝典吧!一等奖获得者24级地质工程蔡雨函 该作品来自24级地质工程的蔡雨函同学的高等数学多元函数的极值和重积分笔记,条理清晰,结构分明。内容完整准确,涵盖关键信息,如取得极值成立条件,解题步骤等,对必要的性质进行罗列,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4级地质工程赵嘉玮 该作品来自24级地质工程的赵嘉玮同学的线性代数与几何笔记,内容详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并罗列小标题的形式分开,简洁明了,便于查阅,还列出了必要的结论,涵盖全面。二等奖获得者24级地质工程曾孜焕 该作品来自24级地质工程的曾孜焕同学的几何与线性代数的矩阵与行列式笔记,内容详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