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10.21
    根据《关于做好2025年下半年推优工作的通知》(河海团发〔2025〕5号)文件精神,按照《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中青发〔2019〕9号)、《河海大学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修订)》(河海委发〔2021〕1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经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学院审核,现将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年上半年推优名单公示如下:2022级本科生团支部:地质3班:马凤骏、张睿洋2023级本科生团支部:测绘1班:胡晨曦、马春超地质1班:甘起铭2024级本科生团支部:测绘1班:谢鸣谦、王志鹏、姜俊勇、杨涵测绘3班:赵恩齐、王镇彬地质1班:陈文祥地质2班:蔡雨函地质3班:滕一达、刘继尧2025级本科生团支部:地质1班:王永顺、张琳瑶、康博开地质2班:王亚茹、李爽、吕钰琦地质3班:梁家豪、彭铭博、张阿康、田润祥测绘1班:刘芝蘭、蔡玮、吴琼测绘2班:余双怡、张佳豪、王灏雨、邓思涵测绘3班:黄鸿儒、朋清晨、索朗边旦、陈婧榕2024级测绘专硕团支部曾媛、朱天宇、张忠发、周文杰、景独誉2024级地质学硕团支部陈明2024级地质专硕团支部杨攀辉、李海波2025级测绘学硕团支部吴昊纬、王邱叶2025级
  • 2025 10.21
    10月12日-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由我院与大禹学院共同推报,刘瑾、王笑蕾、常孝廉、梅红、金光球5位老师共同指导,胡殿俊、傅宇、黄晓洲、周昱君、黄渝进等15位同学共同完成的《探漏先锋—长距离地下管线渗漏光电波一体化探测装备》参加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角逐,斩获金奖,取得重要突破!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会同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共青团中央等10个部门,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郑州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共吸引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总决赛共入围项目4720个,河海大学共有11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分别参与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研究生创业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创意组,产业赛道企业命题组角逐,共获得全国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4项。 近年来,我院紧密围绕地学学科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系统构建多层次、全
  • 2025 09.26
    为助力2025级学生顺利启航大学生活,2025年9月8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本科生第一次年级大会在笃学楼208顺利召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2025级本科生辅导员闫蕴琦及2025级全体新生出席大会。 2025级新生辅导员闫蕴琦首先介绍了本届学生的整体情况,通过详实的数据展示帮助同学们建立集体认同感。随后,闫老师重点讲解了入学第一个月的具体安排,包括军训准备、校园生活指南等内容,特别强调了五要四不的行为准则和宿舍安全注意事项。在学业规划方面,闫老师以在大学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础课程考核标准、第二课堂实施规则等重要内容,提醒同学们认真学习学生管理手册,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首先对全体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张书记结合自身在河海大学的求学经历,以老学长的身份分享了三点成长建议:第一,要夯实专业基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二,要树立远大理想,做好学业规划;第三,要培养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作为新时代地学人,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永葆初心。 本次年级大会系统梳理大学期
  • 2025 09.23
    为帮助2025级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大学学习氛围,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5年9月13日举办了“领航计划-基础课程、第二课堂”系列活动。 当天下午2:00,活动在笃学楼208正式开展。本次分享会邀请了2023级测绘工程专业的宋一平、项秋菊,以及地质工程专业的朱学雨三位同学作为代表,分别围绕基础课程学习、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三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此外,2022级缪定良同学为新生作了PU第二课堂使用培训。最后,学院各大学生组织进行了招新宣讲。整场活动由2023级杨森博同学主持。 宋一平同学从“为什么学、怎么学、怎样考”三个角度,系统分享了大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经验。他对比了高中与大学学习的差异,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并具体介绍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学习策略与应试技巧。他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的“学习秘籍”,令在场同学受益匪浅。 朱学雨同学围绕“社会工作”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经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展开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参与社会工作的常见平台,并以面试为例,提醒同学们注意细节、做好充分准备。他还就如何平衡社会工作与专业学习提出了实用建
  • 2025 09.18
    2025年9月12日下午2时,“地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学业领航·专业认知教育”活动在励学楼A103教室顺利举行。特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成开展专业认知讲座,地学院沈校熠、夏诸葛、谢京凯、张立林出席本次活动,测绘系主任沈月千主持本次活动。 王成老师从LiDAR技术概述、行业应用及未来发展三个维度,为大一新生全面介绍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前沿动态。在技术介绍部分,他首先阐释了“什么是LiDAR技术”,并借助国内外重要卫星计划实例,生动说明LiDAR是一种通过激光实现精准测距、获取高精度三维空间信息的先进遥感技术,也是现代测绘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在行业应用方面,王老师结合多个实际案例,详细解读了“LiDAR技术能做什么”。他强调,LiDAR技术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多个领域的重要基础工具,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巨大潜力。最后,在总结与展望中,他客观分析了当前技术存在的局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王老师指出,深入学习测绘与LiDAR技术,能够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监测及科技创新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这一充满机遇的专业领域。
  • 2025 09.18
    2025年9月12日下午2时,“地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业领航·专业认知教育”活动在励学楼A109教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讲座由学院教学副院长赵燕容主持,地质工程系主任黄勇、副系主任黄国娇、李云剑、杨蕴,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岩土分院副院长李进、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李博林出席本次活动。 会议伊始,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岩土分院副院长李进、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李博林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地质工程专业在工程建设、资源勘探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以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理论+实践”双能力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新生专注聆听并积极提问,两位学长结合行业经验耐心解答,帮助大家建立对专业的初步认知,学长们对于行业学科的认识无疑给同学们提供了未来学习的侧重点。 地质系主任黄勇老师从历史沿革、学科状况、师资队伍、实验条件、科学研究五个维度全面的介绍地质专业学科优势,并提出作为水利特色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承载着服务国家水利、生态保护的重要使命,激发新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责任感。地质系副系主任黄国娇、杨蕴、李云剑对各自研究
  • 2025 09.15
    为做好学涯生涯全过程引导,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广大师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9月11日下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笃学楼208隆重举行匠心筑梦,启航新程全国劳动模范秦环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国劳动模范、中铁大桥局二公司副总工程师秦环兵受邀为学院2025级新生作专题报告。中铁大桥局二公司人力资源部(党委干部部)部长黄海涛、副部长陈璨,院党委书记马孟珂,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及2025级全体新生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主持。 马孟珂书记对秦环兵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秦环兵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桥梁施工一线的感人事迹和卓越成就。秦环兵参与过21座国家重大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完成100余项改革创新,获得国家专利等创新成果57项,创效3500万元,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先后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在随后的报告中,秦环兵以《弘扬工匠精神,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而努力奋斗》为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从勤学苦练 提升自我、千锤百炼 岗位成才、以企为家 甘于奉献、勇于创新 精益求精、传道授业 薪火
  • 2025 09.12
    9月4日晚,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学骑迹·解锁新境”新校区探索骑行活动在凉爽的秋夜中顺利开展,2024级本科生以车轮丈量新园,用专业视角探察环境,在骑行中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认知与实践课。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48舍楼前有序集合,为避免集中骑行造成的交通压力,活动采用分小组、多路线的方式同步进行。随着各组依次启程,夜色中的校园里流动起一道道轻快的身影。 从开阔的中心广场到庄重恢弘的图书馆,同学们不时停下车轮,在灯光下仔细观察建筑与地形的适配设计;途经各校门时,小组还组织了简短的打卡合影,记录与新校园地标“对话”的珍贵时刻;不少同学举起相机,捕捉明月之下校园的静谧之美。 骑行过程中,没有急促的追赶,只有从容的欣赏。不见初至新环境的忐忑,唯有发现美的眼睛。各组按照既定路线有序行进,既避开了校园交通高峰期的人流,又高效串联起多个核心区域,实现了“轻松骑行、全面识校”的目标。 本次探索骑行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熟悉了新校区的空间布局,切实缓解“认路难、找地烦”的适应困境,更依托地科学子的专业视角,将校园转化为一门生动的实践课堂。参与同学纷纷表示,这场骑行
  • 2025 09.08
    2025年9月8日下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笃学楼208隆重举行。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院长刘瑾、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副院长肖儒雅、地质系主任黄勇、测绘系主任沈月千、2025级地质1班班导师周盛涛、2025级地质2班班导师车文越、2025级地质3班班导师宋健、2025级测绘1班班导师夏诸葛、2025级测绘2班班导师谢京凯、2025级测绘3班班导师张立林、本科生教学秘书郑茜丹、组织员兼外事秘书李丽洁、团委书记常孝廉、2025级辅导员闫蕴琦、以及2025级全体本科生,共计200余人出席典礼。副院长赵燕容主持典礼。 典礼伊始,全体师生庄严地齐唱国歌。刘瑾院长首先向2025级新同学表示热烈地欢迎。她结合详实数据,从学院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党建与思想工作、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成果、人才培养及就业、未来规划等方面对学院进行全面介绍,分享优秀校友的求学、科研与发展经历,为新生未来成才赋能。同时,刘瑾院长殷切希望每位同学珍惜时光,热爱并钻研专业,并表示学院将全力为同学们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 地质系和测绘系班导师代表车文越、张立林作为教师
  • 2025 09.07
    金秋相遇,河海启航。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的165名新同学们,自四方而来,满怀憧憬与热望,即将在这片探索地球奥秘、激发创新精神的沃土上,展开属于自己的大学时光,写下青春崭新的注脚。 报到现场氛围温馨而活跃,学院以鲜明的学科元素布置了专业主题展板和互动区域,让新生在踏入校园之初,便能直观感知地学文化的魅力。每位同学都收到了一份入学心意礼,不仅有校园文化衫、校徽,还有定制地学主题特色的发光笔盒、手提袋等等,留存下专属的河海地学初印象。 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创意合影点和地学特色实体模型与岩石标本科普台,多样化的定制文创和趣味拍照道具,让新生在互动中沉浸式感受学院氛围,增强认同与亲近感。 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副校长沈扬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到文体中心的迎新现场,详细了解报到情况,并亲切慰问了忙碌在一线的师生志愿者。 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院长刘瑾、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和新生辅导员闫蕴琦深入学生宿舍,与新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入住适应情况,送上学院的问候与关怀。 新篇章,新奔赴。愿2025级地学院学子于此珍惜韶华
  • 2025 09.05
    2025年9月5日下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江宁校区笃学楼208隆重举行,学院院长刘瑾、党委书记马孟珂、副院长赵燕容、副院长肖儒雅,以及各系所负责人、导师代表和234名博、硕士同学出席开学典礼,典礼由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主持。 典礼在同学们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首先刘瑾院长作题为《秉担当之志,奋楫乘风赴新程》的致辞,她从学院历史沿革、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本学院进行详细介绍,并向研究生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心怀赤诚,永葆爱国之情,以理想信念指引人生航向;第二,精进不休,勤悟为学之道,以创新精神勇攀学术高峰;第三,敦本务实,恪守为人之本,以高尚品格奠定成才之基。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悟真知,领真谛,以德才兼备之姿,拥有未来、开创未来,以乘风破浪之势,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赵燕容副院长详细解读了研究生培养管理相关规定,明确了学院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并对研究生学制、学习年限及毕业要求做了全面详实的讲解。最后,赵院长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激励同学们锐意创新,登高望远,躬身实践,行稳致远。 马孟珂书记以“德才兼
  • 2025 08.14
    为切实关注社区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河海大学地学院组建社区志愿实践团,联合心苑社工在南京市开展“关爱老年健康”公益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为社区老人提供血压、血糖等基础健康监测服务,让青年学子在基层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为老年群体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在东新北路100号小区张奶奶家中,志愿者一边轻声安抚,一边熟练地将血压仪袖带缠绕在老人手臂上。此次实践中,团队成员以入户服务为主要形式,逐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血压、血糖、血氧等基础健康指标监测。面对部分老人视力模糊、听力减退的情况,志愿者们特意放慢语速,用 “拉家常” 的方式询问老人日常饮食、睡眠及用药情况,结合检测结果给出 “少盐少糖、规律作息” 等个性化健康建议。针对老人普遍存在的“指标异常就焦虑”问题,志愿者们化身 “健康讲解员”,用通俗语言拆解专业数据:“爷爷,您的血糖值稍微偏高,但还在可控范围,平时多吃杂粮、饭后散散步,下次检测肯定能降下来。”温和的解释与贴心的安抚,有效缓解了老人们对身体状况的担忧,让健康监测不仅有“精度”,更有“温度”。同时,实践团还专门设计《社区老人健康信息表》,系统记录每
  • 2025 08.04
    为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传承发展战略,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建设,地学院“温暖行动志愿公益服务团” 联合南京市爱杺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黄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儿童公益课堂活动。实践通过非遗手工体验与武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带领社区儿童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探索校社联动推动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同时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服务中深化对文化传承的认知,以青春力量推动传统文化传播。 非遗手工课堂上,志愿者们以“手把手教学” 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解锁古法造纸的完整流程。从讲解造纸术的历史渊源,到演示原料浸泡、打浆制絮的关键步骤,再到指导孩子们手持竹帘小心翼翼抄纸、按压脱水成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趣味与挑战。当孩子们捧着自己亲手制作、带着淡淡草木清香的手工纸时,脸上满是自豪与惊喜,现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赞叹,更让志愿者们真切感受到非遗文化传承的温度与力量。 传统武术教学课堂同样热闹非凡。实践团成员协助专业武术教练,从基础的站姿、马步教起,逐一对孩子们的动作进行纠正指导,同时结合生动案例讲解“自强不息、尊师重道” 的武德精神。孩子们挺直腰背、认真模仿,一招一式虽略显稚嫩,却充满朝气与活力,
  • 2025 08.01
    7月14日,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纸鸢剪影志愿服务团前往安徽省宣城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剪纸艺术这一传统民间技艺,激发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借此机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陪伴。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成员化身“小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 趣的剪纸文化讲座。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小朋友们了解到剪纸作为 中国传统非遗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老的民间习俗 到现代的艺术创作,剪纸艺术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小朋友们对这一传统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在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实践团队开始教授小朋友们基础的剪纸方法。考虑到小朋友们的年龄和动手能力,团队成员选择了几种简单易学的图案,如波浪、爱心、小水滴等,一步步地演示给大家看。他们详细地介绍了折纸、绘 图、剪裁等步骤,强调了安全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项。小朋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示范,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尝试,对于提出的问题也踊跃回答,各种开放性的提问更是极具吸引力,他们开动大脑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