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2025-11-05
    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行。本届大赛由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与江苏海洋大学共同承办,汇聚了省内19所高校400余名优秀学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展开激烈比拼。经过激烈角逐,我院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顺利完成赛事,荣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我校因参赛成果突出,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比赛,由沈校熠老师领队,联合芮小平、梅红、陈焱明、沈月千、陈光保、李桂华、王守光、王雪鸽、夏诸葛等老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遴选了优秀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参赛。竞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江苏省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是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精心培育的品牌项目,自2022年起被教育部高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采纳为全国赛事,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大赛持续赋能江苏省测绘人才的培育工作,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今后学院将继续大力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理念,不断促进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 2025-11-04
    为深化校际合作、互鉴育人经验,2025年10月3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欢欢率师生一行到访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与我院围绕党建工作、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等议题开展专题交流。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及相关辅导员出席,双方师生代表共同参与。张书记向来访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师生表示欢迎,并从发展历程、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系统阐述我院近年来在党建引领、双创教育等方面形成的创新成果。李书记同步介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的学科优势与育人亮点,为专题研讨奠定基础。座谈交流环节,双方聚焦党建、双创等关键议题深入研讨。党建工作方面,分享“党建进社区”“党员先锋岗”“地学大讲堂”等实践经验;学风建设领域,就朋辈互助、学术诚信教育、竞赛激励等交换思路;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上,探讨双创项目挖掘、孵化策略。同时,双方还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骨干培养等内容,结合“本科生导师制”“野外实习的思政融入”等案例充分交流。座谈尾声,双方举行“薪火驿站”党建研学点揭牌仪式,携手共建“守护长江 培根铸魂”育人共同体。此次合作标志两院协作迈入新阶段。此次校
  • 2025-11-04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部署,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提升育人质量,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5年10月18日上午在江宁校区笃学楼925会议室组织召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主持。会议特邀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李清波正高级工程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蔡升华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水电设计协会会长陈云长教授级高工、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石安池正高级工程师、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赵海斌正高级工程师、北京科技大学谢谟文教授、加华地学(武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焕春教授、中国能建华东电力设计院方军正高级工程师、南京工业大学周峰教授、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张锡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海大学周志芳教授、张发明教授、陈志坚教授、骆祖江教授等十余位来自行业企业及兄弟高校的资深专家参与研讨。学院领导、学科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参会。会议伊始,马孟珂书记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背景与目标。随后,专家组推选产生组长,并由组长主持学科汇报环节。刘瑾教授代表学科就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建设现状、发展方向与面临挑战作了系
  • 2025-11-03
    2025年10月26日,2025年中国水利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南京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河海大学、中国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专委会秘书长、河海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窦智教授主持会议。会议以“地下水保护与利用”为主题,设置了地下水循环与水动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下水监测与智慧管控、地下水源储备与应急管理、地下水污染机制与溯源、工程地下水与渗流控制六个议题,聚焦地下水保护与利用中的热点、焦点等问题,开展学术研讨,探索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地下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专委会主任委员、河海大学人力资源处处长王锦国教授致开幕词,介绍了专委会近3年来在学术交流、人才托举、学科发展和科普宣传方面取得的成效。报告环节,专委会特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陆垂裕正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郭华明教授、同济大学周念清教授、南京大学施小清教授、中国地调局南京地调中心葛伟亚正高等国内知名专家,内容涵盖流域地下水监测与管理、关键带多介质地下水、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程地下水与渗流控制和地下水模型开发与应
  • 2025-11-02
    第五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于2025年10月25-26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并圆满收官。本届赛事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与中山大学联合承办,按学科特色与教学方向划分为七大组别,包括地质综合组、普地组、岩矿组、地学核心课程组、油气勘探组、地工综合组以及水文与工程地质组,吸引了来自全国68所高校的160名青年教师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我院黄国娇、乐慧琳两位副教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精湛的教学设计与出色的现场发挥,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双双斩获特等奖。同时,河海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两位老师的卓越表现,充分彰显了我院青年教师一流的教学水平与育人风采,为学院赢得了崇高荣誉!。黄国娇副教授的参赛课程为“工程地球物理勘探”,讲授内容为“双侧向测井”。她以“服务国家战略”为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无缝衔接,形成有力闭环;在讲清经典原理基础上,有机融入AI智能流体识别等前沿成果,展现学科的生机与活力;通过精良的动画、图示和比喻,将抽象的电流聚焦原理可视化,有效突破教学难点;选用国内代表性油气田实例,增强课堂说服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乐慧琳副教授参赛课
  • 2025-10-30
    为庆祝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2025年10月27日,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百十学术”校庆系列活动第109期暨地学大讲堂2025年第47期在河海大学顺利举行。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王成教授作题为《激光雷达水深制图研究》的学术报告。王成教授长期从事激光雷达技术、水深测绘与遥感反演等领域研究,在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水深反演方法及多源遥感融合等方向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王教授重点介绍了针对镜面反射与多次散射效应的校正与优化方法,并展示了团队自主研发的水底微弱光子信号提取算法,实现了弱号识别精度与深度反演能力的显著提升。对于无激光有效信号覆盖的水域,团队创新性提出间接水深反演策略,通过融合多源遥感数据,构建了新型水深制图框架,有效拓展了水深反演的深度与空间覆盖范围。相关研究成果为大范围水域水深测绘及水利、海洋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王成教授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发的PCM激光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及其配套教材,该成果在数据解算、质量控制、测深反演及可视化应用等方面实现了一体化功能,为激光雷达水深测绘的工程化、标准化与教学化推广提供了重要平台与支撑。 在互动提问环节,参会师生积极提问,就星载激光雷达的信
  • 2025-10-14
    在河海大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位笑容温暖的外国教授与学生交流。他就是来自巴西的 Vagner Goncalves Ferreira 教授。自 2011 年 2 月到河海大学任教以来,Vagner已经在中国扎根十余年,成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座“桥梁”。“中国是我的‘祖国’” Vagner是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系的外籍教授。他告诉记者,在中国生活十来年,他不仅见证了中国的迅速发展,也越来越喜欢中国。Vagner 说:“中国不是我的‘第二故乡’,而是我的‘祖国!” 初到南京时,Vagner便对这里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会利用课余时间走遍南京的大街小巷,去夫子庙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到中山陵体会历史的厚重,在老门东的街头品尝地道的中国美食。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他还会和家人们一起贴春联、吃饺子、赏月,深入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习俗、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Vagner说。 如今,Vagner毅然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入中国国籍,并在中国接受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他的孩子和中国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不仅熟练掌握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工动态

  • “新”潮澎湃,“地”动未来 | 地学院2025年迎新晚会圆满落幕!
    “新”潮澎湃,“地”动未来。10月31日晚,河海大学地学院2025年迎新晚会在温情与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学院师生代表与全体新生欢聚在笃学楼208,用歌舞、朗诵、小品等多元形式,共同书写青春与梦想的崭新篇章。 学院25级辅导员闫蕴琦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大家在活动中熟悉彼此,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希望。话不多说,好戏开场!晚会在气势恢宏的舞狮节目《狮舞迎新人》中拉开帷幕,动感的旋律瞬间点燃全场氛围。 节目表演环节亮点纷呈、高潮迭起。新生代表带来的《舞蹈串烧》,用动感的舞蹈表现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期待;由尹家豪等一众地质一班同学对《葫芦娃》这一经典作品进行改编;乐器演奏《青花瓷》《荷塘月色》将传统民乐与现代旋律融合,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章;魔术表演《袋袋惊心》让现场气氛又推向了一个高潮。互动游戏环节“谁是卧底pro”“你画我猜”拉近了师生距离,现场笑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充分展现了地学院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晚会在全体演职人员合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中落下帷幕,悠扬的歌声传递着地学院同学情怀,也为这场青春盛宴画上圆满句号。此次迎新晚会不仅为新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
  • 第九届“智绘杯”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宣讲会顺利召开
    2025年10月24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科协在江宁校区笃学楼208教室与金坛校区A114教室,以“两地同步”的方式顺利开展了第九届“智绘杯”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宣讲会活动。会议特别邀请了测绘科学与工程系何丽娜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大赛相关事宜,并邀请2023级本科生高皓天同学分享参赛经验。 宣讲会旨在提升同学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科研实践素养,加深对专业前沿的了解,激发参与“双创”类赛事的热情。作为一项拥有多年举办经验的品牌活动,今年“智绘杯”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继续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踊跃报名。 主持人首先围绕大赛背景与参赛要求作了简要介绍,帮助同学们对“智绘杯”形成初步认识。随后,何丽娜老师结合多年指导经验,从赛事理解、备赛要点等方面展开讲解,并介绍了“双创”竞赛及“北斗杯”等相关赛事。她鼓励同学们以“智绘杯”比赛为起点,积极向更高层次的竞赛平台迈进。 在经验分享环节,上届比赛中表现优异的高皓天同学结合自身参赛经历,从关键时间节点、技术难题应对,到赛事带来的成长收获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进一步点燃了大家的参赛热情与信心。 本次宣
  • 第十二届“一站到底”防沉降模型设计大赛宣讲会顺利开展
    10月25日晚上,地学院科协在江宁校区笃学楼208与金坛校区二号楼A213举办第十二届“一站到底”防沉降模型设计大赛宣讲会。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赛制、激发创新思维,并搭建新老选手交流桥梁,为后续模型设计与制作预热。本次宣讲会邀请了工程地质与灾害研究所的周盛涛担任主讲老师,往届优秀获奖代表马小薇分享参赛经验。比赛介绍 宣讲会伊始,主持人王梓榆依次就赛事背景与核心意义、参赛模型的材料规范及设计要求、大赛评分标准三大核心板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一方面帮助同学们摸清大赛意义、理清参赛要求,另一方面更让大家对参赛相关的大小事宜,都建立起清晰又系统的认知,参赛更有方向感!专业老师指导 随后,工程地质与灾害研究所的周盛涛老师以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定义为切入点,逐步深入剖析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还通过具体案例多方面呈现其危害。讲解过程中,同学们全程专心致志,认真记录关键知识点,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往届获奖队长分享 最后,往届优秀获奖代表马小薇带来内容详实、诚意十足的经验分享。她从赛事前期准备、防沉降模型制作全流程,到答辩环节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实战心得
  • 寻脉山河铸丹心,地学青年担使命——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入团积极分子培训实践活动
    寻脉山河铸丹心地学青年担使命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入团积极分子培训实践活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规范团员发展程序、提升发展质量,严格把好入团“第一关”,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于2025年10月19日组织入团积极分子分别前往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与华罗庚纪念馆,开展“寻脉山河铸丹心,地学青年担使命”入团积极分子培训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地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开展实践活动赴华罗庚纪念馆开展实践活动10月19日上午,江宁校区入团积极分子们有序进入庄严肃穆的雨花台纪念馆。馆内各主题展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与珍贵史料,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从创建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随后,同学们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沿着南北中轴线缓步前行。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标志性建筑庄严肃穆,北大门的烈士就义群雕更是令人震撼。这座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花岗石雕像群,以恢弘的气势再现了革命志士英勇就义的壮烈场景。每一位同学都在这一刻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心灵受到深深震撼。同学们入内参观雨花台
  • 汇聚前沿浪潮,创新驱动启航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青年前沿科学讲堂暨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圆满举办
    刘瑾院长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和重大赛事项目培育为各位同学进行生动的讲解,向同学们阐明了创新创业赛事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希望同学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坚定目标、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绽放青春力量。随后从赛事流程、申请书撰写、答辩技巧等方面,细致深入地做了具体介绍,让各位同学对于创新创业赛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025级直博生、2021级本科生胡殿俊建议同学们要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利用好寒暑假,并鼓励大家遇到问题要积极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并针对如何在立项答辩中脱颖而出,建议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详细研究课题内容,认真对待立项答辩,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讲干货,最终才能收获理想结果;同时,他也建议大家将创训项目用于竞赛和社会实践,在丰富经历的同时积累成果。 在自由提问环节,2025级同学们踊跃发言,围绕小组如何进行分工、身为负责人应做哪些工作、如何更好地答辩等,展现地学院新生孜孜不倦的求实探索精神风貌。此次大会拓展创新创业培育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有力推动学院创新创业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张玲彬副书记、副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