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2025 09.18
    2025年9月15日,河海大学与皖江工学院举行致高英才教育基金签约仪式。皖江工学院董事长朱洪高,副校长阮怀宁,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勤,院务部部长江春明,秘书彭瑜婷;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党政办公室主任李枫,国内合作发展处处长、教育基金会办公室主任赵冰,计划财务处处长王得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班子,部分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签约仪式。郑金海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近况,回顾了河海大学与皖江工学院长期以来的校际友谊。他表示,皖江工学院自创办以来与河海大学同根同源,文脉相同,双方在水利、土木、地学等特色学科领域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础。他高度赞扬了朱洪高校友多次反哺母校的善举,期待以此次捐赠为契机,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创新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携手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朱洪高校友深情回顾了在校就读和成长的宝贵经历,对母校的悉心培养表达衷心感谢。他介绍了皖江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教学布局与未来发展规划等。他指出,此次设立“致高英才教育基金”,旨在支持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发展、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事业发
  • 2025 09.15
    https://mp.weixin.qq.com/s/Rd6AfFP2Jgr9RdqAUZAXkw
  • 2025 09.01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集中接收申请项目的评审结果。我院共获批立项18项,其中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面上项目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批直接经费合计915万元。2025年地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清单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资助类别1地下水DNAPLs污染物跨介质界面迁移转化过程与多尺度模拟预测窦智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基于水-热-同位素耦合的雅江嵌套流域地表地下水交互机制陈学高面上项目3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的城墙病害智能检测与解译方法研究沈月千面上项目4岩溶泉钙离子降雨响应机制及其对含水层结构-水文过程的识别研究常勇面上项目5水-热-化耦合振荡模型及微水试验确定参数方法研究赵燕容面上项目6雅鲁藏布江中段南北向断裂交汇带多水源与物源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谭红兵面上项目7北斗与低轨星座联合定轨模型误差补偿与非线性估计方法研究何丽娜面上项目8新模式SAR卫星干涉测量高土石坝变形性态分析肖儒雅面上项目9超临界CO2-水-岩作用下致密砂岩储层时移岩石物理模型张琳面上项目10考虑水-气界面的动态驱替过程的非饱和溶质运移机制卫云波面上项目11新型植
  • 2025 07.18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⑬|最美教师蒋春凌:用爱点亮竞技自信教育家精神万里行⑭|最美教师何咏诗:诗乐融合活中文魅力教育家精神万里行⑮|最美教师牛雪松:体教融合筑梦冰雪教育家精神万里行⑯|最美教师申承林:特教立人塑社会星光教育家精神万里行⑰|最美教师叶嘉莹:诗词传万邦 文脉润千秋教育家精神万里行⑱|最美教师谭蕴华:与时间赛跑 绽放生命之光
  • 2025 07.13
    非洲是全球干旱区分布最广的大陆之一,其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占据全大陆面积的60%以上。干旱地区的地表水遥感提取存在诸多挑战,例如水体随季节变化明显,细小河流多且分散,空间形态复杂多变,增加了识别难度。面向“一带一路”非洲水资源监测和科学管理的需求,针对非洲典型干旱地区地表水的光谱和空间特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的地表水遥感提取方法(Multi-scale Fusion U-Net with Global and Local Features,GLF-MFUNet),解决光谱特征差异显著、形态变化复杂、细小水体较多等问题,用于埃及水资源卫星监测,反映了当地的地表水资源状况。首先将Vision Transformer与曼哈顿自注意力机制相结合,用以捕捉遥感影像中的全局信息。然后利用卷积层提取局部信息。最后采用空间注意力和通道注意力有效结合全局信息与局部信息,从而准确地识别和提取水体的连续空间关系。图1. 非洲干旱地区地表水遥感提取方法架构本研究提出的GLF-MFUNet基于双路编码器和U-Net++解码器结构,主要使用了MVT(manhattan vision transformer
  • 2025 07.08
    为推进双一流建设,谋划学科高质量发展路径,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5年7月6日,在河海大学信息馆202召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研讨会。会议特邀南京大学唐朝生教授、南京大学朱鸿鹄教授、成都理工大学胡伟教授,浙江大学吕庆教授,西北大学谢婉丽教授,长安大学赵超英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成教授,同济大学郑虎教授,南京大学顾凯教授、沈征涛特聘研究员和程青副教授等十余位知名专家把脉问诊。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院长刘瑾及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伊始,马孟珂书记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地质与测绘学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为学科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刘瑾院长介绍了学院发展概况及学科整体建设情况。赵燕容副院长和吴太夏教授从学科整体情况、研究方向、取得成果及未来发展定位等方面系统汇报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情况。各位专家围绕地质、测绘学科发展方向与瓶颈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阐述了新时期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各位专家指出,当前学科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突出特色优势,要立足学校水利水电特色,
  • 2025 07.01
    在迎接建党104周年的重要时刻,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携手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地质公司党支部,深入云南丽江,共同启动“红芯铸山河·地脉砺新锋—2025地质科学与工程支部先锋‘红链攻坚’行动”,并以“智水先锋践初心,红暖童心护成长”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融合爱心关怀、红色教育与专业攻坚的联合党日活动,生动实践“党建引领新质生产力”。一、红暖童心:智水科普浸润乡土希望首站活动于2025年6月25日上午在玉龙县太安乡完小火热展开。庄严的国歌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后,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总经理李强、河海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书记陈舟与太安乡领导共同为孩子们送上两个支部捐赠的书包、文具和体育器材等爱心物资,传递组织温暖。随后,河海大学教师陈舟以《地下水的“伤口”与工程师的“创可贴”》为题,将深奥的水文地质知识化为趣味科普,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节水护水的绿色种子。孩子们充满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与党员们关切的目光交织,彰显了“红链攻坚”行动之“青苗护水”科普计划的温度——用知识守护童心,以红芯点亮未来。 二、红链攻坚:岩盾锋行共铸国家水网活动当天下午,双
  • 2025 06.20
    2025年6月19日,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笃学楼208隆重举行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院长刘瑾、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彬、副院长赵燕容、副院长肖儒雅、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系所负责人、研究生导师、班导师、辅导员、2025届全体毕业生230余人参加典礼。副院长赵燕容主持典礼。【图:地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图:副院长赵燕容主持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上,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刘瑾院长发表典礼致辞,她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25届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尽心尽力的全体教职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对学校工作大力支持的家长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从青涩到从容,从懵懂到坚定,刘瑾院长充分肯定了毕业生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对毕业生提出三点期望:第一,筑牢信仰之基,永葆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之中,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第二,深耕专业沃土,矢志追求卓越,在各自岗位上练就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追求卓越,筑梦精彩人生;第三,勇担时代重任,锐意开拓创新,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以实干担当成就伟业。刘瑾院长希望同学们从中汲取力量,在今后的日子里乘风破浪,披
  • 2025 06.11
    风雨端阳、龙舟竞渡,地蕴山河,质臻四海。2025年6月1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01级校友重返母校,在江宁校区笃学楼208会议室举行师生座谈会。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院长刘瑾、副书记张玲彬、副院长赵燕容、教师代表周志芳、王锦国等参加座谈活动并发表了讲话。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瑾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校友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发展、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感谢各位校友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期盼各位校友继续助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祝愿校友们和老师们端午安康、身体健康、生活如意、阖家幸福。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对各位校友返校表达了热烈欢迎,向校友介绍了学院的党建工作、校友会建设工作以及母校110周年华诞筹备情况等,同时感谢各位校友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各位校友继续关心母校的发展,祝愿校友们和老师们端午安康、工作顺利、生活美满。退休教师代表周志芳对各位校友返校表达了热烈欢迎,表示地质工程专业的学子们在各行各业都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勉励大家在各自行业中要保持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之余也要
  • 2025 06.10
    在喜迎学校110周年校庆之际,1990届地质和测绘校友专业49名校友重返母校,在西康路校区闻天馆203会议室举行师生座谈会。校党政办主任李枫、校人力资源处处长王锦国、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院长刘瑾、地学院副院长赵燕容、老教师代表汤瑞凉、汪绍文、潘松庆、周志芳、张勤等参加座谈活动并发表了讲话。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瑾代表学院对各位校友返校表示热烈欢迎,向校友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发展、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感谢各位校友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期盼各位校友继续助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孟珂向校友介绍了学院的党建工作、校友会建设工作以及母校110周年华诞筹备情况等,同时感谢各位校友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各位校友继续关心母校的发展,祝愿校友们和老师们工作顺利、生活美满。退休教师代表汪绍文、潘松庆、周志芳、张勤等对各位校友返校均表达了热烈欢迎,对地质和测绘专业的学子们在各行各业做出的出色成绩感到由衷自豪,勉励大家在各自行业中要保持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也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希望大家关心
  • 2025 06.10
    2025年6月7日-9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该赛事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科协、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学联共同主办。 经过激烈角逐,由我院与河海里尔院共同推报,刘瑾、孙梦雅、车文越老师共同指导,地学院本科生胡殿俊、河海里尔院本科生林楠栖、地学院本科生王浩乾、计算机院本科生冯宇璇、商学院本科生吴雨晗、地学院本科生徐浩、地学院本科生周子煜、地学院本科生汪静怡8位同学共同完成的《长深输水隧洞渗漏光电波精细化探测技术》参加机械与控制组别角逐,获江苏省特等奖。据悉,本届“挑战杯”省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共有来自全省122所高校的463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常孝廉)
  • 2025 06.09
    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师智慧课程建设与应用能力,2025年6月6日(周五)下午,河海大学在江宁校区笃学楼107教室成功举办了“智慧课程建设”专题教师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务处主办,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本次培训特邀超星集团南京分公司的资深培训讲师曹羽作专题报告。曹羽讲师在省内高校拥有百余场智慧课程培训经验,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课程知识图谱和任务引擎,打造智慧课程。曹羽讲师以《基于河海大学课堂在线的智慧课程建设及应用》为题做了精彩报告,他深入剖析了智慧课程的核心内涵与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学校“课堂在线”平台,高效构建智能化的课程知识图谱和任务驱动引擎,打造互动性强、适应性高的智慧课程。报告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分享了知识图谱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携带个人笔记本电脑及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课件、视频等),在现场实时操作演练和深度互动交流,教师们积极参与,现场学习氛围浓厚。此次专题培训是河海大学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系统学习智慧课程的前沿理念与实用技术,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与课程建设能力,为学
  • 2025 06.0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4/2024_zt06/
  • 2025 05.21
    2025年5月19日,“百十学术”校庆系列活动暨地学大讲堂之高端论坛在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此次活动特邀IEEE Fellow、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电子科技大学于瀚雯教授作题为“非病态TSPA Along-Track-InSAR:洋流速度监测”的学术报告,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肖儒雅教授主持活动,教师及硕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于瀚雯教授作报告于瀚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技术与遥感、地球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报告中于教授重点介绍了由他独立提出的TSPA-InSAR技术,并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原理推导。这项突破性研究摆脱了传统InSAR技术对相位连续性假设的依赖,通过TSPA+Along-Track-InSAR方法的结合,为冰川流速监测提供了新思路。于教授以诙谐幽默的报告形式,结合科研生涯中的趣味故事,深入浅出地将深奥的技术原理娓娓道来,在场师生们在会心一笑中共同领悟技术精髓。提问环节师生交流热烈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TSPA-InSAR技术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等话题与于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讨论中迸发的思想火花,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报告尾声,肖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