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2014 07.15
    地下水高层论坛2014(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7月5—6日在宁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是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学部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联合主办,由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和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联合承办,中国水利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委会协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地下水发展愿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姚玉鹏处长和熊巨华研究员介绍了近些年来水文地质领域的基金申请情况。郑春苗、王焰新、万力、孙占学、庞忠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地下水发展愿景”这一主题展开了学术汇报和讨论。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志芳教授做了《含水层系统永久释水导致的地面变形与海平面上升》、陈建生教授做了《地下水深循环》等报告,宋汉周、骆祖江、王锦国、赵燕容等师生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 2014 06.02
    2014年5月29日,杨蕴博士在学院报告厅做了学术报告《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与优化管理技术研究》。他首先介绍了我国地下水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地下水模拟优化管理的意义,然后从地下水模拟和地下水管理两个角度阐述了如何解决由于人类不合理开采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最后以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和海水入侵地下水多目标管理模型为例,详细讲述了地下水多目标管理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 2014 05.28
    5月22日至25日,为响应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我校第二十六届科普周活动精神,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河海大学分会以“关爱地球母亲健康,关注水文地球物理”为主题,举办了学术讲座和科普展览系列活动。分会邀请到钱卫教授为师生们介绍 “宽眼”地球物理勘探系统以及该系统在黄金矿产勘探中的应用。作为高分辨率电法勘探新方式,该系统被应用到全球50多个勘探项目中,创造经济价值数亿美元。将该系统与水文地质科学结合,还有望解决地下水污染,尤其是NAPL类污染物分布情况的非侵入式调查难题。分会在校内多处举办科普展览会,向师生们展示由分会会员自主设计的挂图、展板共计14幅,主题涵盖了“人类美好的家园—地球母亲”、“看不见的殇痛—地下水污染”和“神奇的眼睛—地球物理探测”等多个方面。借展览会契机,分会还大力宣传广招会员,旨在培养我校学生地球物理科研兴趣,提高我校在国际地球科学尤其是地球物理学界的地位。
  • 2014 05.19
    2014年5月15日,夏林博士在报告厅做了题为《研究电站冷却水系统节能优化研究》的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这项研究的意义:在我国内陆地区,尤其是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导致发电站不能采用湿式冷却,只能采用干式的风冷装置;接着介绍了一种新式的干式冷却的方法,即采用太阳能来促进冷却的效率;然后夏林博士还介绍了其申请CSC国际联合培养的经验,这对我院以后师生出国进修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参考。报告后,夏林博士与听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展了充分的讨论。
  • 2014 05.15
    近日,徐培亮教授在我院做了主题为“Mixed integer linear model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王锦国副院长主持。 徐教授首先介绍了混合整数规划线性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领域,然后分别介绍了整数最小二乘问题的数值解问题、构建泰森多边形胞元的方法、整数估计量的概率区间、两个假设的检验问题等。徐教授用一个个疑问来引导报告的进行,严谨的学术精神深深感染着大家。徐教授不断告诫大家,做研究不能拘泥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要拓展自己的眼界,从数学等领域获取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整个报告会学术气氛热烈,获得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 2014 05.15
    2014年5月14日,我院陈舟老师在报告厅做了《单裂隙介质溶质非费克运移驱动力及模型研究》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研究意义:单裂隙介质非费克溶质运移的机理及模型研究,这是准确预测和模拟基岩裂隙介质中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基础,并分别以“非费克运移”、“单裂隙介质”和“驱动力和模型研究”为关键词,对研究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接着,介绍了已完成的相关工作和成果,归纳出结论是:单裂隙介质非费克溶质运移驱动力是介质特性和水流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展望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考和计划。报告后,陈舟老师与听讨论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展了充分的讨论。
  • 2014 05.12
    2014年5月9日,张文龙博士在我院报告厅做了《再生水资源配置优化及风险控制研究》的报告,他先从全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着手,提出再生水在部分缺水地区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TiO2光催化在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如何通过控制水化学过程实现水资源与能源的双重再生;最后,他还分享了自身博士研究的经历,与听众共勉。
  • 2014 04.29
    2014年4月28日,郑虎老师在我院报告厅做了《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颗粒材料变形性状研究》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颗粒材料的研究意义,颗粒材料是由大量离散的固体颗粒所组成的宏观体系,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物质,约有75%的原材料属于颗粒物质。颗粒物质的离散决定了其变形的复杂性,许多自然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颗粒材料的变形性状有关。并介绍了目前在二维和三维空间内研究颗粒材料变形特性的前沿试验方法:光弹颗粒材料试验和基于折射率匹配的成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