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2019 06.25
    6月24日上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曲永岗书记等一行4人来到安徽来安白鹭岛,为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白鹭岛测绘实习基地揭牌,并与实习基地管理单位就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交流。揭牌仪式后,曲书记一行深入师生宿舍、食堂和实习现场,看望了正在进行数字测图和控制测量实习的测绘工程2016和2017级同学及带队教师。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学院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结合“三全育人”试点学院建设,测绘科学与工程系先后建立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测量实习地基,老山、将军山控制测量和数字测图实习基地,江苏省地质测绘院摄影测量实习基地等。结合《测量学》精品课程建设,测绘科学与工程系在江宁校区建立了15套测量实习场地,共有108个导线点,并埋设了永久性不锈钢的测量标志,可供全校相关专业学生开展测量实习。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茅昌平副院长、测绘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徐佳、副主任苏红军参加了揭牌仪式并陪同看望师生。
  • 2019 05.29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院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开展,以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为契机,努力构建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特征的“三三三”一体化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定、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的地学创新人才。在试点工作获批之后,学院党委系统设计改革方案,经充分调研认真分析研究形成《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依托十大育人体系,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拟开展的具体内容进行分解,同时落实各模块工作责任人和参与人。学院还出台了《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同时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分工协作,健全“三全育人”统筹推进常态机制,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主要对“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五个方面进行重点改革,从中探索具有实践推广价值的育人模式。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引导专业课程承担起育人使命,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计划”,出台《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方案》,制定教案规范及标准,建立
  • 2019 04.08
    又是一年春意浓,油菜花开百里香。沐着大好春光,学院女教职工们走出办公室,来到高淳桠溪慢城开启“生态之旅”。搭乘观光电车穿越景区,道路两侧郁郁葱葱、莺啼燕语,尽显田园风光、山林野趣;徜徉于油菜花海,一片片翠绿托起明黄地毯,一阵阵春风激起金色花浪,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登高远眺,万亩金花与茶园、桃林、民居相映成趣,仿佛诗和远方的模样。在这里,女教职工们暂时卸下了事业和家庭的担子,拍照聊天,亲近自然,放飞心情,在快节奏的时代享受醉美的慢时光。一路唱唱跳跳,各个兴高采烈,充满朝气。此次活动既加深了同事之间了解沟通,更体现了学院工会浓浓的人文关怀。老师们纷纷点赞!
  • 2019 02.03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公布了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近年来,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系统设计、扎实推进,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推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开展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共遴选产生3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15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42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周期为2年,旨在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
  • 2019 01.03
    2019年元月2日下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笃学楼208召开,学院院长王锦国、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天等在内的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曲永岗主持。会议认真听取了2018年学院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重大经费的使用情况,讨论了学院2019年工作计划、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等重点问题,审议了学院提案工作报告,教职工聘任、奖惩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对学院领导进行了合理化的评议。此次会议,充分发挥了二级教代会作用,为促进学院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年终分配办法、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落实了教职工对学院发展重大问题以及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 2018 12.25
    近日,江苏团省委发布《关于2018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表彰的公示》。我院“芜湖六郎河道岸坡治理实践团”在全省五十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省“十佳团队”称号,为学校和学院争得荣誉。2018年暑期,地学院芜湖六郎河道岸坡治理实践团在地学院青年教授、校团委兼职副书记刘瑾老师,学院团委书记吴思媛老师的带领下,到访芜湖县六郎镇、芜湖市水务局河长办展开实践调研,协同博士生、研究生组成专家团将地质工程专业边坡治理的知识和经验带到基层,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基层河长制科普。近年来,学院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项目资源,强化项目管理,融通校内校外,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双频融合。学院利用专业优势、学科资源,开展寒暑假实践活动、科技活动、地学大讲堂、创新训练计划,力求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逐步推进“全链型”实训,通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实习实训、学科竞赛逐级培养、层层优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未来我院将持续结合师生成长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主题教育、志愿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 2018 12.20
    近期,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组织师生代表开展了地学行业发展寻访体验活动,观行业新貌、看身边变化、听亲身故事。此次活动组织师生代表通过走访上海隧道股份集团、南京地铁五号线、中建三局等就业市场来探寻行业40年间的发展状况,从而感受改革开放40年的非凡历程、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12月初,地学院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实践基地单位与优质就业单位,以党建带动团建,组织学生骨干、各团支部,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组织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代表进行寻访交流;另一方面组织各团支部、年级团总支进行走访体验活动。团支部、团总支层面活动主要在南京本地开展,学生通过与企业HR、河海校友座谈,参观施工指挥中心,近距离感受工程的实施与监控等实践活动,实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各自专业、行业的变化与发展,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增强了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升了集体凝聚力,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坚定了理想信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随后地学院将筛选走访体验活动中涌现的优秀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寻访体验的分享,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感受改革40周年的伟大成就,更加紧密地团
  • 2018 12.13
    12月7-8日,由江苏省地理学会、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的江苏省地理学会、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2018年联合年会在我校召开。河海大学董增川副校长,江苏省科协学会部李政部长,江苏省地理学会联席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段学军研究员,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院学院党委书记李满春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江苏省地理学会联席理事长、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江苏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袁林旺教授,江苏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正平教授,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所长马荣华研究员,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锦国教授等嘉宾。江苏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杨涛教授主持开幕式。300余名来自江苏省地理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各个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参加会议。董增川副校长
  • 2018 12.12
    2018年12月10日晚,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博学楼报告厅举办地学院“爱国心•奉献情•奋斗行”中华传统文化情景剧大赛决赛。地学院全体团支部参与本次大赛。本次传统文化情景剧大赛的举办,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了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为校园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舞台。在经过剧本挑选、前期排练,并经由来自公共管理学院朱晓兰、马海骐两位老师分别进行文化指导和艺术指导后,最终挑选出《屈原》、《楚河汉界》、《苏武牧羊》、《完璧归赵》、《钱学森》、《魏昭拜师》等六个精彩剧目进行最后的文化展出,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故事中的爱国、忠诚、谦逊、智慧等精神品质追求传递给青年学生,鼓励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结合新时代加以继承和发扬。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开展。今后将继续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情景剧大赛品牌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爱水、爱校情怀,用实际行动深刻践行爱国、奉献、奋斗精神。
  • 2018 12.05
    11月30日-12月2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在河南理工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120所高校的125支队伍参加了此次竞赛。由我院许捍卫老师带队,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郑志河、翁慧娴、程志峰、韩志鲲四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使用大赛指定的ArcGIS、ENVI和.Net等软件和开发环境,就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与集成处理、空间分析技术以及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四个大赛模块完成了从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分工与合作,再到解决问题,最后到成果集成的过程。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在1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此外,许捍卫老师荣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本次大赛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地理学会、教育部地理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主办,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河南理工大学等单位承办。大赛旨在通过竞赛的形式,鼓励GIS专业在校大学生提高对专业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推动高水平GIS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 2018 11.22
    2018年11月21日,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国共产党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三次党员大会在笃学楼208报告厅隆重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凝心聚力、科学发展,奋力开启学院建设发展新征程”。大会全面总结了四年来学院党委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学院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新一届党委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峰同志,党校常务副校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浦玲同志出席了大会。大会由学院院长王锦国同志主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峰同志首先讲话,许峰副校长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发展态势和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认为学院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党委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他向长期以来为学院和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付出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学院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许校长指出,本次党员大会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事业取得新成就、发展处于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学院全面总结过去、理清思路
  • 2018 11.17
    根据汤森路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2018年1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我院地球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排名前1%,实现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新突破。至此,河海大学进入ESI前1%的学科增至5个,分别为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据ESI最新统计数据,我院地球科学学科发表的SCI论文共986篇,其中高被引论文9篇,总被引次数为6220次,篇均被引频次6.31次,总被引次数在所有进入该学科ESI排名前1%的664个科研机构中排名第643位。标志着该学科领域在国际上已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整体水平跃升到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随着我院地球科学领域承担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脱颖而出,该领域整体科技水平快速提升,社会声誉与国际学术影响力得到实质性增强,为建设“水利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学科基础。
  • 2018 11.12
    9月14日至16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举行。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64所高校的169支队伍参加了此次竞赛。参加竞赛的主要为地质类院校中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基础地质专业的学生,我校作为应用型的地质工程专业,仍然取得了优异成绩,由我院师生组成的三支代表队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胜奖1项,取得历史性突破。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队员发扬不怕辛劳、持续作战的精神,顺利完成各项赛程,王喆、周子文、邱镛康同学组成的代表队以优异成绩摘取“野外地质技能”竞赛一等奖,宋扬、殷茜、贾嘉同学组成的代表队荣获“野外地质技能”竞赛二等奖;王金、梁钰、张悦同学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地质技能综合应用”优胜奖;河海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专业赛事,旨在激励大学生学习和运用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地学教育改革,提高地学人才培养质量。自2010
  • 2018 11.08
    近日,2018年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与智慧海洋国际研讨会在河海大学召开,香港理工大学陈永奇教授、史文中教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李振洪教授,德国地学中心葛茂荣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徐培亮教授,武汉大学张小红教授等4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会议并做了特邀报告。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和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施建石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河海大学卫星及空间信息应用研究所所长何秀凤教授主持了会议。徐辉校长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以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和智慧海洋为代表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深刻影响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测绘科技越先进、越发达,国家就越兴旺、民族就越强盛,只有努力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才能打造空间强国、海洋强国。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水利高等学府,河海大学深感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水科学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徐辉校长表示,学校将瞄准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希望与会专家对学校建设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施建石局长对河海大学尤其是徐辉校长长期以来对地理信息工作和测绘学科建设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表示赞赏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