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2020 10.27
    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2020年10月22日,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测绘院)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南京测绘院总经理储征伟、钟金宁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昕、部门经理胡泽周等人出席签约仪式,河海大学地学院曲永岗书记、杨英宝副院长、黄腾研究员、苏红军教授、沈月千副教授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南京测绘院总经理储征伟在讲话中表示,南京测绘院与河海大学合作是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充分发挥南京测绘院现有资源和潜在机会,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同时,发挥高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对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大意义;河海大学地学院曲永岗书记首先对南京测绘院成功上市表示祝贺,并针对性地介绍了河海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产学研相关政策,同时重点强调了新工科改革背景下河海大学测绘学科的发展与机遇,曲永岗书记表示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强化长期合作基础,全面深化合作,推进产学研真正落地,共同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此次产学研合作协议的签署,为我院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为产业学院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基础。
  • 2020 09.21
    丹桂飘香,荷花满堂,又是一年迎新时。2020年9月17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迎来231名研究生新生。因为疫情原因,家长无法进入校园,学院特意组织志愿者,帮忙搬运行李。报到当天,阴雨绵绵,为了能让新生尽快入住宿舍,志愿者们冒着风雨,一趟又一趟地穿越校园,帮新生同学将行李搬到宿舍。注册报到现场,志愿者们耐心地为新生讲解报到流程、做好信息录入和资料物品的发放,一切井然有序。9月18日上午,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在笃学楼208室隆重举行,院党委书记曲永岗、副院长杨英宝、副院长窦智、副院长茅昌平及各系、所负责人出席了此次典礼,典礼由杨天副书记主持。开学典礼上,杨英宝副院长从学科历史、专业建设、师资情况及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对我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鼓励各位新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潜心钻研。同时,杨院长就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讲解,希望新生能不安于平庸,尽力做到极致。曲永岗书记则结合实际,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理想信念课。当下疫情肆虐,曲书记希望研究生同学能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展现疫情下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夯实学术研究基础,潜心学术,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 2020 09.18
    9月16日,我院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院新入职、新升高级职称教师和在站博士后参加,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畅谈体会感想。学院党委书记曲永岗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窦智主持会议。测绘系薛朝辉青年教授首先发言,他说通过学习,对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所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青年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最新科研政策、抓住机遇,集中精力努力创造高质量科研产出,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或行业应用需求为导向,找准关键科学问题,多开展一些具有独创性、原创性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测绘系王笑蕾讲师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研究。她认为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走出去,寻求相关企业和单位的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将科技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地质系乐慧琳讲师主要从事岩土体结构与稳定性研究。通过学习,深刻意识到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性的重要性。她认为应该重视跨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创新拓展新方向。并且应该注重产学研之间的转化,使研究成果能够服务于实际工程,产生经济效益。地球关键带研究所李超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盆地构造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学习,他认为作为年轻科技工作者应该积极响应
  • 2020 09.11
    2020年9月9日下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于笃学楼208隆重举行,学院院长王锦国、党委书记曲永岗、副院长茅昌平、副院长窦智,党委副书记杨天出席典礼。王锦国院长详细地介绍了河海大学在百余年历史中的发展进程,深刻解读了“治水报国”的河海精神,同时从教育资源、学科地位、管理方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入手对本学院进行详细介绍。“探秘地球是我们的职责,造福人类是我们的己任”院长希望每位同学毋负好时光,热爱并钻研自己的专业,学院也将竭力扬帆,为同学的学习和发展助力。茅昌平副院长就毕业条件、课程培养方案等方面详细解读了河海大学学籍管理规定,希望同学们以学业为重,各方面做到自立、自律,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修养,养成良好品格,让美好的校园生活不留遗憾。学院党委曲永岗书记为新同学们上了一堂题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理想信念课。曲书记立足当下,解读抗疫精神,并将当代青年之奋斗与未来国家之昌盛紧密联系,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担当与共鸣,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图强,尽快适应并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多读书,努力提升自己,积极锻炼身体,书写大学新篇章。此次典礼
  • 2020 08.23
    8月21、22日上午,由26名教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地学院志愿服务队由党支部书记带队开展了迎接全校学生返校报到工作。8月10日上午,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根据学校全校学生返校复学动员会指示精神,结合学院实际,进一步布署疫情防控和学生返校相关工作,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响应志愿服务活动,圆满完成了学生返校复学工作。上午7点,志愿者全体人员进入学校“一线战位”,冒着夏日高温,坚守岗位,严把关口。依据学生返校工作方案,学生从江宁校区南门依次入校,工作人员耐心引导学生有序排队,检测完体温后逐一核验返校学生身份及苏康码,确认入校资格,随后发放健康合格通行证及承诺书,返校现场井然有序。期间,校党委郭继超副书记一行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看望慰问了值守在学生开学返校一线的工作人员,向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实地察看了学生开学返校的疫情防控及服务保障工作,详细询问了学生返校与开学准备情况,并与返校学生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假期生活与返校后的学习安排。 学院结合现阶段学校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多次召开返校筹备会,严格落实学校各项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担当,精准细致做好学生返校工作,构筑学院疫
  • 2020 07.31
    7月30日,我院王锦国教授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重点区域场地有机污染空间分布与驱动机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会议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河海大学校长徐辉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中南大学柴立元院士,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环境处处长王磊、副处长王顺兵、主任张望,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项目主管朱文峰,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处长郦雅芳等专家领导出席启动会。副校长郑金海主持会议。徐辉校长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学院牵头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我校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第一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体现了学校在环境、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优势和特色,为学校科技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学校将在各方面为协同单位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和保障,营造最佳的创新环境,为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项目预定目标创造条件,同时将以此重点研发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开展好协同创新工作,为保护土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的贡献。学校特聘请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
  • 2020 06.09
    为积极应对2020年研究生复试的新变化,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做好我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根据《河海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河海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学院成立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领导小组和技术保障小组,通过设置双系统、双机位、双网络、双录屏、双岗位,确保复试全过程安全、稳定、可靠。5月16日、18日,学院顺利完成了227名考生的网络远程复试工作。复试期间,学院党委书记曲永岗、学院院长王锦国和副院长杨英宝到各个考场检查复试工作,观看了复试过程,强调要确保复试过程安全、稳定、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学院设置了8个复试小组,56名老师参与了复试工作。各复试小组通过考生的自我介绍、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等环节,全面考察考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态度、诚信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学院坚持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专家组组成人员”和“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为确保抽题作答环节的科学、规范和公平,学院开发了随机抽题程序,按照学科将相
  • 2020 06.01
    面对疫情防控工作所带来新的工作、学习形势,学院主动将教育阵地由线下搬到线上,充分利用线上环境,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开展在线教学,覆盖了教育教学各个维度,5月27日、28日晚测绘专业第二阶段的专业认知教育也如期举行,旨在进一步加深低年级学生专业认知,增强学生专业自信,提升学风建设实效,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优势。讲座由测绘系副系主任刘志强主持,副院长杨英宝教授、系主任徐佳副教授、副系主任苏红军教授、遥感与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李浩教授、何秀凤教授、岳建平教授分别从自身科研经验、研究方向出发,围绕专业认知、学涯规划、职业发展以及专业前景等方面做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帮助低年级学生拓宽视野、增强专业认知,明确专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副院长杨英宝教授首先从测绘学科的专业概况、师资团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展开介绍,何秀凤教授和岳建平教授从自身项目经验出发,通过丰富的项目案例介绍了GNSS的广泛应用及未来前景以及现代工程测量的技术与发展。李浩教授从智慧城市、城市增强现实、室内地下导航、人脸识别等实例出发介绍了测绘专业的广泛应用前景,主持《明孝陵石刻等国宝级文物的测绘及
  • 2020 05.19
    由河海大学作为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我院王锦国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重点区域场地有机污染空间分布与驱动机制”项目获得批复正式立项。该项目是由我院牵头负责的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也是我校在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领域的第一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该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研究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场地温度场、水动力场、化学场、生物场的特征,探讨场地高风险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污染场地温度-水动力-化学-生物等多场耦合的高风险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的驱动过程与机制;建立场地高风险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与变化的预测模型和可视化系统。项目参与单位包括南京大学、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项目共设四个课题,我院窦智教授负责项目课题“多场耦合场地高风险有机污染物三维空间分布的驱动过程与机制”。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顺应国家科技政策改革方向,挖掘科研发展新动能,科学布局科研力量,强化学科交叉,整合优势资源,精心谋划
  • 2020 05.18
    为进一步加深低年级学生专业认知,提升学生专业涵养,增强学生专业自信,明确专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尽快树立正确的学涯生涯职业规划,在疫情特殊时期,学院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开展在线教学,线上教学覆盖了教育教学各个维度,5月14日晚地质专业第二阶段的专业认知教育也如期举行,进一步增强学风建设实效,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优势。讲座由地质系主任魏继红教授主持,院长王锦国教授、副院长窦智教授、副系主任赵燕容副教授、陈志坚教授、孙少锐教授分别代表不同年代的“地质人”,从自身经历出发,从专业认知、学涯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专业认知,取得显著成效。院长王锦国教授首先高度肯定了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他提到: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关注时事,关注地质工程新的发展机遇—生态环保这一领域,认真钻研,承担起该领域内地质先行者的责任与使命。副院长窦智教授、赵燕容副教授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重点强调了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际学习和体会建立起对专业的了解和认同,不断强化专业自信。陈志坚教授结合自身项目经验,讲述地质工程专业在水库加护、清洁能源工程、流域治理、小流域调水、涉外
  • 2020 04.03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迅速行动,积极动员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主动践行党员担当,贡献个人力量。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22个党支部以网上学习和讨论的形式探索开展“云端组织生活”新模式,学习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河海大学“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切实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等,同时积极组织学院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学习防疫防控相关知识和抗战在防疫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学习,努力增强全体党员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自觉。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院党委向全体师生党员发出倡议,疫情防控时期,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远程办公部署工作;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帮助困难群众。组织全体党员们针对“防疫主题”线上学习内容深入讨论,畅谈学习感悟。同时根据省教育工委以及河海大学组织部的有关要求,组织号召广大党员自发捐款,支持疫情防疫工作,学院全体教工以及学生党员积极捐款,为疫情防控献
  • 2020 03.24
    2020年3月23日,我院召开了研究生导师会议,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研究生工作进行了部署。学院党委书记曲永岗、学院院长王锦国及各系研究生导师参加了会议。为了提高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杜绝江苏省硕士论文抽检的不合格现象,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出台了硕士研究生论文抽检管理办法和抽检评议结果处理办法。王锦国院长对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明确江苏省硕士论文评议结果出现“不合格”的研究生和导师的处理办法,并强调指出,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研究生导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网络工具,科学有效地对论文写作、修改进行远程指导。从今年起,学院对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实行100%抽检,学院成立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小组,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监督把关。曲永岗书记发表讲话,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严把论文质量关;加强校企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在基地的实践和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全过程育人;导师是党员同志的,更要严格要求,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德施教。
  • 2020 03.20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关键形势,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贯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精神,用行动守住生命防卫线,守好学生成长线。坚守岗位,安全有保障生命重于泰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将守护学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针对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导师、班导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力量,细化责任分工,全面、细致、及时做好全院学生的“控源排查”,将身体状况、当前所在地、移动轨迹了解到每一个体,每日定时反馈上报,以便提出针对性建议举措,保障学生安全。同时为了保障受疫情影响留校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学院结合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予以补贴资助。疫情之下,人的安全感和掌控感也在受到挑战。为了避免负面心理情绪的发生和蔓延,学院积极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做好心理自查;主动转发心理科普、技巧的相关文章,传播正能量;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心理咨询建议和学校心理中心线上咨询联系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心理变化,保持心理健康。不忘初心,学业求真知立德树人是学生培养的根本目标。遵照“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学院统一做好线
  • 2020 03.17
    2020年3月16日下午,地学院在笃学楼925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学院党委会,根据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安排部署下阶段学院疫情防控及各项工作。针对学院2020-2023年任期目标、2020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讨论谋划,明确学院发展目标。学院全体领导班子参加了会议。会议明确要求,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全院师生要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思想认识,强化疫情防控责任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学校疫情防控总体部署,继续做好学院师生情况排查,严防境外疫情输入,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毕业生毕业、就业相关工作;完成线上教学任务,提高网络授课质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做好国家自然基金提交、申报。学院领导班子对学院2020-2023年任期目标、2020年度重点工作逐项进行审阅、讨论,围绕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师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谋划,重点针对学科评估、省重点学科申报、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为推进学院的全面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