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10.12
    根据共青团河海大学委员会文件《关于做好2024年下半年推优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实施方法(细则)》和《河海大学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修订)》的具体实施细则,经个人申报,民主评议,学院审核现将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年下半年推优名单结果公示如下:2021级本科生团支部:地质2班:吴烈昆地质3班:谭越洋2022级本科生团支部:地质1班:陈星宇、赵昊2023级本科生团支部测绘1班:王超琼、蒙雨萍、程嘉信、王灏测绘2班:卢莉花、许童博、杨晓彤、李思言地质1班:李佳琪、张浩浩、周子博地质2班:汤佳霖、唐泽宇地质3班:牛萌萌、钟洋2024级本科生团支部:测绘1班:张玲、张翔辉、罗悦峰、王晨旭测绘2班:薛承皓、王硕、杜欣怡测绘3班:路瑶、景成弈、马新运、罗海洋地质1班:王洪磊、张宸玮地质2班:史佳明、李鸿宇、张琪、于清源地质3班:刘家兴、李佳豪、夏永波、罗伊兰2023级测绘学硕团支部陆欣怡、姜淼森2023级地质专硕团支部廖雯婕、陈绍文、焉肖、国梓鑫、范大顺2024级测绘学硕团支部艾比布姑丽·阿布拉、张徐昊、陈思宇2024级测绘专硕团支部曾媛、郭珊珊、张乐涵、周文杰
  • 2024 09.18
    2024年9月6日至8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24年学术分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经过奋力拼搏,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团队荣获野外地质技能竞赛赛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创办于2010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竞赛已经被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是地学领域唯一的全国大学生赛事。本届大赛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同承办。来自全国80所高校的201支参赛队伍以及百余家单位的300余名学者专家在内的近1000人参加,创历届规模之最。 我院高度重视此次比赛,成立专门的备赛小组,由学院黄勇、李云剑、李超、陈松等老师组成教练组,遴选9名优秀的地质工程专业21级本科生组成3支参赛队伍,利用暑假全力备赛。自7月1日开始,参加竞赛的同学们就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艰苦训练。训练项目包括室内地质填图、野外剖面观察两个项目,通过高强度的训练,队员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训练期间还
  • 2024 08.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积极响应“关爱老人,健康中国”的号召,发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地学院青年志愿者老年服务团走进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和李家村,开展“爱老助老,乐享天伦”老年人血压测量系列活动。 在开展志愿服务前,实践团与村庄所属社区提前取得联系,确定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接着实践团内部召开会议,确定活动的具体分工,集中学习了血压计的使用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加强了自身的专业性,以便为老人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 7月4日,实践团来到佘村社区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了解社区具体情况,接着为老人提供上门测量血压的服务。对于血压正常的老人,实践团成员们与老人寒暄聊天,帮助老人排忧解闷,同时告诉老人一些健康保健的小知识;对于高血压或存在高血压风险的老人,成员们悉心叮嘱老人要改善生活习惯,按时吃降压药,遵从医嘱。 7月7日,实践团走进东山街道李家村,为村里老人测量血压。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实践团成员还向老人们科普了一些健康饮食和日常保健的知识,叮嘱老人关注身体健康。实践结束后,志愿者们返回社区服务中心,与工作人员交流了测量数据以及老人的
  • 2024 08.20
    为实现实践育人与服务社区的良性互动,地学院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基地优势,组建多支志愿团队,广泛开展公益志愿服务。“老有所依,爱暖夕阳”南京公益服务实践团深入乡村、敬老院开展实践,切实做好老年群体服务与需求调研。探访居家老人,做好健康监测 实践团深入古村佘村,探访居家老人,开展健康监测活动,测定老人血压、心率等数据,并汇报社区管理员。通过实地与老人们的交流,综合分析他们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况,探究老年人的主要需求与次要需求。学习制作漆扇,感悟传统文化 实践团走进东山社区敬老院,坚持慰老、调研相结合。实践团成员带领老人制作漆扇,为老人们讲解了漆扇的制作方法,并辅助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制作,为老人们带来了乐趣,共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老人们向分享他们年轻时的故事,成员们用心倾听。了解老人兴趣,调研群体需求 实践团成员用扭扭棒制作花束,向敬老院管理人员了解老人们的兴趣,发现老人所好偏向国际形势与政治新闻。因此成员们提前做足功课,在执花赠予老人的过程中,与他们分享交流看法,并在其中加入了对老人生活需求方面的访谈,及时记录总结老人们的问题与需求。电话慰问老人,广泛开展调研 实
  • 2024 08.20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引导学子铭记先烈英勇事迹,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地学院“赓续红色血脉”实践团怀揣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对红色精神的追求,前往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学习。 实践团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向革命先烈表达深切的缅怀和敬意。踏入烈士纪念馆,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照片和一段段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实践团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馆内展示了大量渡江战役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战斗场景的复原模型,让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火硝烟中,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的英勇表现浮现在眼前。同时,实践团成员们也深刻地感受到,百万雄师的身后是千千万万的人民,这场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为日后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践团缓缓穿行于档案墙、12秒空 间、历史的凝视、空袭南京等文物史料陈列展厅,透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文字,成员们直观感
  • 2024 08.13
    为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增强青年学子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河海大学地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实践团走进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来到青冈县人民公园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献花致敬。纪念碑庄严肃穆,记录着英勇牺牲的先烈们的伟大事迹,团队成员在此深切缅怀。赤心为祖国,鲜花献英烈。在这里,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烈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们站在纪念碑前,仿佛看到了那些在烽火岁月里,英勇无畏的身影。纪念碑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段光辉的历史,也激励着今天的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努力奋斗。实践团走进马玉祥纪念馆进行参观。在馆内,成员们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深入了解了马玉祥的生平事迹和他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马玉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少年时的热血爱国,到战斗中的英勇无畏,再到和平年代的无私奉献,每一个阶段都展现出他作为一名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团队成员们被他的精神深深感染,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当下传承好和弘扬好这种精神。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声中,团队成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先烈们鲜活有力地心跳,在与
  • 2024 08.1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河海大学地学院实践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广泛开展和参与展馆参观、非遗展演、艺术创作等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2024年7月,“文行华夏”文化传承实践团赴多个博物馆进行参观,包括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同时实践团前往南京市非遗文创中心,通过亲身体验国家级非遗漆染工艺,感受其灵动之美。一云锦天衣红楼一梦,白首今生相见江南 江宁织造博物馆常设江宁织造展厅、云锦天衣展厅、红楼梦曲展厅、中国旗袍展厅。从江宁织造展厅出发,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博物馆前身江宁织造署的兴衰历程。在云锦天衣展厅,实践团成员们了解了纸的发展历程,参观了二十四节气和五十六个民族的花纹样式。在展厅的最后,各种花纹样式被应用于衣物、背包和口罩等日常用品中,为生活增添了几分艺术美。在中国旗袍展厅,各式各样或朴素或华丽的旗袍,让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民国时期女性对美的追求,感受到她们的觉醒和时代的进步。在红楼梦曲展厅,实践团成
  • 2024 08.06
    青春三下乡童创童享,筑梦成长——河海大学地学院实践团赴八百桥镇开展实践 为通过教育帮扶,丰富乡镇儿童暑期生活,拓宽其视野,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河海大学地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8日至7月12日在南京市八百桥镇开展爱心暑托班社会实践活动。 夏日炎炎,南京市八百桥镇的一群小学生,因为河海大学地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到来,迎来了一个充满知识与乐趣的特别假期。这支由河海大学优秀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跨越城市的喧嚣,深入乡镇,为八百桥暑托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难忘的暑期学习时光。 课程设计上,实践团成员充分考虑了多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所在,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基础的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到趣味横生的手工折纸,扭扭棒等艺术创作,再到生动有趣的地球知识科普,每节课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除了常规教学,实践队还在课堂上组织了一系列小游戏,让孩子们在真实体验中理解知识。他们给学生们分组,进行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明白谣言止于智者的重要性。此外,许多课堂上还通过“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鼓励孩子们积极
  • 2024 08.06
    青春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河海大学地学院实践团赴南京市多地开展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传承英烈精神,激发奋进力量,河海大学地学院实践团队于7月中旬前往南京多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传承英烈精神,激发奋进力量,河海大学地学院实践团队于7月中旬前往南京多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纪念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国共和平谈判的革命历史性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真实反映了中共代表团艰苦的谈判历程。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旨在纪念1937年8月至12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推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恢复、发展地下党组织,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战等方面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实践团于梅园新村内合影 实践团走进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及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于车水马龙中回看红色历史,在光阴交错中重温红色情怀。通
  • 2024 08.05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黄河流域各省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讲好母亲河故事,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河海大学地学院“溯源”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调研实践团于2024年7月下旬赴甘肃省白银市多地开展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调研实践。 实践团走进白银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调研当地环境保护现状。协会秘书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环境保护的成就,实践团了解了黄河上游地区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以及市场需求。目前白银市已形成政府、协会、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三方协同共治的“白银模式”,此模式在黄河上游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实践团成员与协会合影实践团成员与协会秘书沟通交流 实践团走访了白银市平川区一所专业的水资源监测机构,观摩学习了水资源监测的整个流程,包括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了解水资源监测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观摩了目前最新的技术仪器进行水资源分析处理的流程,学习了白银市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质量变化过程。当地政府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工程,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还加强了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水质。使得目前的水环
  • 2024 08.01
    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河海大学地学院“进国家水网,探秘治水思路”实践团于7月赴秦皇岛市开发区烟台村和戴河公园开展实践,深入调研当地水网建设情况。水资源状况、水网规划与布局、水利设施建设、水网管理与应用、技术应用与创新等多方面情况。秦皇岛的水网,由河流、湖泊、水库及人工渠道构成,为城市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命源泉。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戴河、洋河、石河,它们犹如城市的血脉,蜿蜒流淌,不仅为周边的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也在一定程度在调节区域气候起到重要作用。实践团的首站是烟台山大坝,团队成员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详细了解了水库流域面积、灌溉农田覆盖面及其在减轻暴雨对下游地区洪水压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实践团前往烟台山泄洪口,这是水库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宣泄洪水并调节水库水位。通过负责人员的详细讲解,团队成员们详细观察并学习了门叶结构、埋设部分及其操作机制,进一步了解了泄洪闸门的通气孔设计,这对防止空蚀、振动等问题至关重要,有助于减轻闸门启闭的力量。实践团前往戴河生态公园,公园位于开发区西侧,其水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塑造了独特的生态景观。在现场工作人员带领和讲解下,实践团
  • 2024 07.2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河海大学地学院实践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广泛开展和参与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古韵发新声,文化点心灯”文化传承实践团赴朝天宫、总统府、六朝博物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实践团赴朝天宫、总统府、六朝博物馆进行参观,在参观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艺术的璀璨绚烂。一进入朝天宫,团队成员便被那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的建筑所吸引。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成员们参观了各个展厅,丰富的历史文物、珍贵的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走进总统府,宏伟的建筑群、精美的园林景观,让人不禁感叹这座府邸的庄严与辉煌。珍贵的历史文献、丰富的图片资料,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走进六朝博物馆,这里是中国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地方专题性博物馆。六朝博物馆最惊艳的部分是主题为“六朝风采”的二楼,主要展现六朝艺术,成员从中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们集体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剪纸。剪纸,作为中
  • 2024 07.20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促进提升学生投身我国水利建设的热情和本领,提升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河海大学地学院“水资源保护,我们在行动”实践团赴贵州遵义开展实践。探索水利前沿:于研究院深度交流 为深入了解水资源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7月中旬,实践团走进遵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向行业专家们请教学习,开展交流座谈。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当前水利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从高效的水资源调配模型、先进的水质监测手段,到创新的水利工程设计理念,每一项成果都展现了水利研究的无限潜力。专家们分享了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重大挑战方面的研究心得和实践经验,并强调跨学科合作与科技创新是解决当前水利难题的关键。 此次座谈拓宽了团队成员们的视野,为后续的科普宣传和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贡献力量。普及水利知识:唤醒市民节水意识 为向市民普及水利知识、唤醒大家的节水意识,实践团深入基层社区,举办了一系列科普活动。活动现场,实践团通过设立宣传展板、发放水利知识调查问卷,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向
  • 2024 07.20
    青 春 三 下 乡青春同行筑梦夏令营——河海大学地学院实践团赴禄口街道开展实践 为丰富社区孩子们暑期生活,给他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河海大学地学院“禄口夏令营”志愿服务团于2024年7月前往南京市禄口街道开展为期两天的中小学生夏令营志愿服务活动。 实践团成员与社区的孩子们一同聚集在社区活动中心,聆听几位退伍老兵的深情讲述。老兵们用质朴而真挚的语言,分享了自己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亲身经历,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随后,在老兵们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进行了“重走长征路”的模拟游戏,深刻体验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不易。成员们还指导小朋友们缝制红军包,一针一线中寄托了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怀念。 实践团成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知识问答游戏。游戏围绕中国革命历史、英雄人物、红色经典等内容展开,成员向孩子们读出题目,请他们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通过趣味横生的问答形式,激发孩子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孩子们积极参与,踊跃抢答,通过这场游戏,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红色历史的理解与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实践团成员们协助工作人员举办了一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