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羿,中共党员,地学院2020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黄河奖学金等;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瑞士联邦水科学研究所/苏黎世联邦理工SEP小组开展合作研究,成为该组首位中国成员。张学羿同学自2014年起本科就读于河海大学,目前即将完成博士学业。
作为一名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实验室里、电脑前是常态,张学羿也不例外。他认为在重复枯燥的实验中探索其中的科学乐趣,是支持每一位博士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他深知,在科研探索的过程中,实验的成功往往是小概率事件,而失败则是常态。在攻读博士期间,张学羿不仅在实验室内潜心钻研,还注重通过交流与合作来解决科研中的难题。他深知与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交流,往往能够获得新的思路和灵感。在外访学期间,张学羿积极参加研究所内组织的各类博士、学者学术报告,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向各个方向的优秀前辈取经。他所学习的水文地质专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专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新方向,采用新思路,往往才能有所突破。而跳出本身专业局限,拓宽视野十分关键。
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能够坐冷板凳静下心来做研究是必须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分享科研成果也十分重要。张学羿的导师一直鼓励他参加学术会议,大胆和业内专家探讨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访学期间,在导师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张学羿参加了2022年在瑞士沃州举行的高登研究会议(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第一次做了英文的海报报告。参加会议也是认识新朋友的好机会,尤其是结交相同研究方向、不同成长路径的朋友,为个人的事业发展提供参考。除了国内导师的支持外,张学羿在访学期间的合作研究得到外方导师的肯定,他获得瑞士科学基金的资助,参加了2023年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InterPore年会,展示了访学期间的初步研究成果。相比于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这一次更加轻松和自然,也见到了更多国内学者的身影。回国后,他继续保持国际交流的热情,在2023年旧金山的AGU年会上做了口头报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瑞士的生活为张学羿提供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流的机会,丰富多元的团队背景让他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也为他向国际宣传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提供了平台。研究团队成员来自西班牙、哥伦比亚、印度、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初到瑞士时,他住在研究所提供的Guesthouse,短短半年内,他接触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十多个舍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他了解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有趣知识,例如,西班牙斗牛只存在于少部分村落,经典的啤酒香肠只是德国巴伐利亚地区的特色,而瑞士的军队经常不小心走到列支敦士登。
张学羿发现,许多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非常感兴趣,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往往局限,有时还停留在过去。在日常生活中,他积极与外国友人分享中国历史和饮食,帮助消除隔阂,促进交流。
在他抵达瑞士前,并没有意识到苏黎世地区的本地语言是德语,而非英语。超市、车站、学校内的所有标志均为德语,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张学羿也注重保持身体锻炼。他热爱徒步和登山活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他在阿尔卑斯山脉的二十多座山峰留下了足迹。作为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对欧洲地区的地质构造非常感兴趣,并用相机记录下阿尔卑斯山脉的特殊的地貌、地质结构。这不仅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也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