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动态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学术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 2020-10-22      访问次数: 528

地学大讲堂暨校庆10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潘鑫副研究员主持了测绘科学与技术专场17-19期,庄超讲师主持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场第20-22期,线上讲座的讨论延续到线下,听众踊跃,17-22期的各场报告内容如下。

地学大讲堂2020年第十七期:芮小平教授《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雾霾对人群活动影响分析

掌握人群在重度雾霾下行为模式的时空变化,对政府部门进行空气污染情形下的政策干预与城市资源调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芮小平课题组提出一种根据手机信令数据快速生成人群密度分布的方法,采用DCGAN生成虚拟的验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随机采样来生成虚拟CDR。运用所提出的估算方法对CDR进行运算,将得到的估算结果和虚拟人群密度分布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稳定性和精度。提出一种高精度的PM2.5空间估算方法,在纠正AOD数据的基础上,通过XGBoost算法构建PM2.5AODNDVI、风场、降雨等因素的关系模型,运用该模型生成PM.25空间分布数据。采用ConsLSTM算法分别对人群密度和PM2.5数据进行空间预测。用POI数据提取不同类型的活动方式,从“娱食住行”四个方面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人群密度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 获得不同类型满足显著性检验的相关性系数表征人群密度受空气质量或PM2.5的影响程度。

 

地学大讲堂2020年第十八期:潘鑫副教授《全空多尺度蒸散遥感反演模型及其应用》

报告从引入蒸散的概念、用途、估算方法和反演模型入手,总结了蒸散遥感反演模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输入数据、模型构建和时序监测三个角度,介绍了全空多尺度蒸散遥感反演的数据源、过程、误差、系统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报告内容丰富,演讲十分精彩,最后在报告的讨论互动环节,潘鑫副教授对线上师生提出的问题作出了详细解答,并与师生就相关科学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通过本次学术会议交流,与会师生们对蒸散遥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学大讲堂2020年第十九期:章浙涛《复杂条件下的北斗/GNSS精密动态定位研究》

针对复杂条件下的北斗/GNSS精密动态定位问题,章浙涛博士重点介绍了非模型化误差处理理论与方法,包括非模型化误差及其基本性质,非模型化误差的假设检验理论,顾及非模型化误差的观测值定权方法,高计算效率的全方差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非模型化误差的函数模型补偿方法,几种时间相关观测的动态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单接收机信号噪声分析中非模型化误差的抑制方法等几个问题。通过本次学术交流,使得大家对北斗/GNSS精密定位的相关研究进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地学大讲堂2020年第二十期:庄超博士/讲师《运用周期性变形数据确定弱透水层水力参数方法研究》

         庄超博士首先介绍了弱透水层在地下水资源储量消耗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中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准确确定弱透水层水力参数的重要性。然后,逐渐引入本次报告所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即周期性地下水位变化和超固结弱透水层弹性变形。接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模型建立和解析解推导过程,以及理论研究的新发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运用周期性变形数据确定超固结弱透水层水力参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拟合长观水位和变形数据以获取波动水位和变形的波幅和相位,求解变形的相位差和波幅随周期的标准曲线,根据实测变形相位差计算真实的无量纲周期和波幅,进而求解弱透水层弹性贮水率和渗透系数。最后,以上海含水层系统为例,求解了下覆第二弱透水层的水力参数,并与前期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含水层波动水位相位差的不可忽视性。由于弱透水层往往同时伴随弹性和塑性变形,未来研究有必要深入研究波动水位条件下弱透水层的弹塑性变形机制和相应的参数确定方法。

 


地学大讲堂2020年第二十一期:李云剑讲师《华北克拉通破坏—浅部构造响应

报告首先简单介绍了克拉通的定义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显著标志。随后以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为例,通过分析其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变形温度及方式,揭示了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演化过程与模式,并结合华北克拉通内喀喇沁、瓦子峪、云蒙山和玲珑等其它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机制,系统的探讨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间、范围与动力学机制。

 


地学大讲堂2020年第二十二期:陈鹏博士后《土壤10Be同位素与降雨径流关系及其对历史降水的示踪意义》

报告针对铍-1010Be)同位素对降雨径流的响应关系及示踪历史降水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汇报介绍了一种可以通过土壤样品示踪降水信息的同位素及其示踪原理,明确了铍-10同位素的性质、产生及运移过程等背景知识,基于大空间尺度采样测定及分析,解析了高低降水量区域铍-10同位素与降水量关系的相反变化趋势。此外,通过基于大气环流模拟的同位素沉降结果,估算了同位素滞留时间,并利用碳14定年技术进行了验证,为千年尺度的亚洲夏季风影响下的中国大陆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新的认识。

 



建议使用IE 5.0 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浏览
http://dxy.hh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入口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笃学楼(211100) 电话:025-83787234 传真:025-83787234 Email:dxybgs@h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