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2023 06.19
    2023年6月17日下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邵振峰教授一行应测绘科学与工程系葛莹教授邀请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遥感与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徐佳副教授、李勇副教授及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葛莹教授主持。邵振峰教授作了题为《典型自然资源要素空地协同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的学术报告,他从空地协同耕地遥感监测、空地协同生物量遥感反演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典型自然资源要素空地协同监管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案例。接着,潘俊教授带来了题为《珞珈三号01星——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遥感卫星》的报告。他从研究背景、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和未来部署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珞珈三号01星,引发了听众对智能遥感卫星的兴趣和思考。最后,肖雄武副研究员作了题为《无人机实时测绘与遥感智能三维测图》的学术报告,为大家分享了无人机实时测绘和遥感智能三维测图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案例。 此次讲座不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学术上的启迪和思考,还为他们提供了与三位专家深入交流的机会。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学生们拓宽了学术视野,了解了行业前沿动态,并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方面获得了启示。
  • 2023 06.16
    序号报告题目报告人1典型自然资源要素空地协同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邵振峰 教授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珞珈三号01星——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遥感卫星潘俊 教授3无人机实时测绘与遥感智能三维测图肖雄武 副研究员4古建筑物空-地视角跨源点云配准融合方法研究范业稳 副研究员5多域时空大数据智能分析与信息挖掘方法呙维 副教授邀请人:葛莹教授报告时间:2023年6月17日(星期六)下午3:00-6:00报告地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笃学楼107
  • 2023 06.06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生态恢复工程,不但遏制了土地退化的风险,而且起到了促进林地固碳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其对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反馈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国际社会关注。精准获取农田退耕还林的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是准确评估其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的必要措施。遥感技术因具有宏观、多时相、多尺度和综合性等特点,为快速准确获取退耕还林地时空多维度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然而,由于农田退耕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分散性与碎片化的特点,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区域性差异,并存在普遍的林耕套种和间种等复杂现象,因此,如何在大区域范围内,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退耕还林长时序动态分布信息,是一项国际性难题。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资源环境遥感研究团队19级博士生赵萱同学,深入剖析了退耕还林的时间序列遥感特征,分别在农田退耕精化模型、时序遥感亚像元尺度优化农田退耕模型以及结合GEE与时间分割算法的高精度退耕还林信息检测方法方面取得了进展,实现了大时空尺度农田退耕还林信息的高精度遥感提取。(1)作物生长物候参数与多时相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新型农田退耕信息提取方法研究。针对山区地势复杂且下垫面地物破碎化的问题,在减少植被背
  • 2023 06.04
    报告题目:Modellingunsaturatedsoilbehavior:frommacro-mechanicalmodeltomicro-mechanicalmodel报告人:周安楠教授报告时间:2023年6月5日(星期一)上午10:30地点:江宁校区笃学楼107
  • 2023 05.29
    报告题目:Developing Rotating Surface Erosion Apparatus (RSEA) for Soil Erodibility Tests报告人:林城副教授邀请人:刘瑾教授报告时间: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下午15:00地点:江宁校区笃学楼107
  • 2023 05.09
    2023年5月6日下午,武汉大学张良培教授应测绘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苏红军教授邀请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变化检测——从“像素”、“对象”到“场景”》的学术报告。地学院副院长杨英宝教授、遥感与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徐佳副教授、李浩教授、徐南副教授及学院七十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苏红军教授主持。张良培教授首先从遥感对地观测的发展及变化检测的应用前景引入,对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从“像素”到“对象”再到“场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最后对变化检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报告结尾,苏红军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张教授的学术报告站位高,前沿信息丰富,有助于学生开阔学术视野,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启发学术思维,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帮助。
  • 2023 05.05
    2023年4月28日下午16:00,应我院高永年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苏伟忠研究员作了题为《流域人地协同模拟系统的理论诠释与实践》的学术报告。苏伟忠研究员现任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副站长,长期从事流域地理学研究工作,在城乡发展与流域可持续利用和规划管理领域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苏老师从研究背景、理论诠释、实践研究等3方面向我院师生阐述了他们在流域人地协同模拟系统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系统解析了流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其耦合协同系统的重要性复杂性紧迫性、内在机理、关系过程、参数表达、模型模拟、决策管控等方面的理论探索,解读了流域人地系统要素协同、过程协同、尺度协同、模型协同、目标协同、管理协同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成果。我院师生积极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并针对报告内容,与苏老师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深化了流域人地系统认知,拓展了流域环境遥感思路。
  • 2023 05.05
    报告题目:变化检测——从“像素”、“对象”到“场景”报告人:张良培教授武汉大学邀请人:苏红军教授报告时间:2023年5月6日(星期六)下午16:00地点:江宁校区笃学楼107
  • 2023 04.27
    报告题目:流域人地协同模拟系统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报告人:苏伟忠研究员邀请人:高永年教授报告时间:2023年4月28日(星期五)下午16:00地点:江宁校区笃学楼107
  • 2023 04.21
    2023年4月21日下午16:00,应我院薛朝辉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范兴旺副研究员于笃学楼208报告厅作了题为“土壤水分遥感产品误差及其对干旱监测的影响”的学术报告。范兴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水分遥感和干旱相关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在RSE、ISPRS J. Photogramm.、IEEE T. Geosci. Remote和J. Hydrol.等遥感和水文学期刊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6篇。范老师围绕土壤水分研究的科学意义,土壤水分反演机理与方法,植被、盐分、极化、模型对反演方法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讲解了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研究。学术报告最后,在场师生分别就土壤水分不确定方法、土壤水分特征敏感性、土壤水分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提问交流,反响热烈。学院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
  • 2023 04.20
    报告题目:土壤水分遥感产品误差及其对干旱监测的影响报告人:范兴旺副研究员邀请人:薛朝辉教授报告时间:2023年4月21日(星期五)下午16:00报告地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笃学楼208
  • 2023 04.17
    2023年4月14日上午10:00,应我院杨英宝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成研究员于笃学楼208报告厅作了题为《激光雷达遥感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王成研究员为我校94级测绘专业杰出校友,长期从事于激光雷达遥感及其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王老师围绕激光雷达机理模型、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大规模行业应用三个方面展开报告,阐述了多平台多模态LiDAR遥感机理、新型LiDAR基础理论,深入剖析了点云分类/滤波、光子去噪/分类等方面的常用算法及应用范围,并围绕大区域森林制图、建筑物三维建模、电力通道分类、单木三维建模、文化遗产保护等具体案例进行了介绍。学术报告的最后,王成老师鼓励各位同学能够紧跟研究热点,潜心学习,从而更好地深入做研究。学术交流活动100余名师生参加。
  • 2023 04.13
    告题目:激光雷达遥感研究进展报告人:王成研究员邀请人:杨英宝教授报告时间:2023年4月14日(星期五)上午10:00地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笃学楼208
  • 2023 04.07
    2023年04月06日下午,应我院章浙涛副教授邀请,武汉大学朱锋副教授、陶贤露分别作了题为《长距离大范围作业下RTK定位技术与应用》、《面向智慧出行的大众用户高精度无缝导航技术》的学术报告。朱锋教授剖析了GNSS发展现状及虚拟基站技术的发展应用,并对虚拟基站在RTK技术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针对虚拟基站网格区域转换时模糊度重新固定的问题,朱教授提出利用虚拟基站间的差分技术进行模糊度转换,以及在长基线时使用大气误差预报模型提升精度的方法;结尾重点介绍了朱教授团队开发的精密定位定姿技术方法与软件系统POSMind等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陶贤露阐述了复杂环境下大众用户智慧出行的背景及其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介绍了在城市复杂环境下RTK连续精密定位的改进模型和方案对低成本接收机的实用性、车载GNSS/INS组合导航多源数据融合策略提高定位的稳定性、行人GNSS/PDR融合定位实现室内外定位的平滑切换等方面取得的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我院师生积极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并针对报告内容,与两位老师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