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智绘杯"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20浏览次数:13文章来源:地学院

2025年11月15日下午14:30,第九届“智绘杯”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在笃学楼107顺利举行。本届大赛特邀测绘系芮小平老师、王雪鸽老师和夏诸葛老师担任评委,吸引了测绘、交通、地信、遥感等多个专业的大一、大二本科生踊跃参与。

比赛现场,共有九组参赛队伍依次展示,通过 PPT 展示与讲解,全面阐述各自的创新创业设计方案。作品主题丰富,覆盖了旅游路线规划、室内成像技术、港口路径规划等多个前沿方向与交叉领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对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与敏锐的现实洞察力。随后,三位评委老师就各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及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提问与精准点评,并为各项目后续的优化与深化提供了宝贵思路。

本次大赛不仅为在校本科生提供了展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平台,更让他们初步熟悉了创新创业比赛的完整流程。通过与实践经验丰富的评委老师面对面沟通,各参赛团队进一步明确了后续的科研与改进方向,为未来参与更高级别的创新创业赛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师生共同努力,本次大赛圆满落幕。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按照评委老师依据评分细则打分的成绩,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

北斗赋能智慧城市——建筑物安全智能监测技术探索

成员:海喻虹,詹涛、蒋林娜、景成弈

 

二等奖

多源数据协同的城市洪涝时空模拟与致灾机制解析

成员:赵文芸,刘琪、黄曦

 

“慧眼识危 ”——老旧小区“北斗+遥感”天空地立体化安全监测平台

成员:刘佩浈,王文辉、赵恩齐、李世豪

 

三等奖

面向港口拥堵缓解的集装箱船舶路径规划与优化研究

成员:曾梦灿,马新运、张紫浩、黄曦

 

基于PPP-RTK的自动驾驶导航系统开发

成员:荣婉玉,杜欣怡


 

最后我们介绍一下在本次比赛中表现优秀的队伍

      北斗智能检测团队通过创新性将GNSS技术融入大楼微小形变的监测当中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该作品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建筑物安全监测高精度、智能化需求,采用“北斗GNSS+云平台+微型气象传感器+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了“基站-监测点-云平台”一体化、自动化、全天候的建筑物安全智能监测体系。

      慧眼识危”老旧小区“北斗+遥感”天空地立体化安全监测平台获得二等奖,该项目采用“北斗+InSAR+无人机+传感器”等技术,构建了“天空地”多维度、精细化、非接触式的立体化协同安全监测体系。它可实现对老旧小区建筑沉降、地面沉降、管道破损、违章搭建等安全隐患的实时、精准监测,弥补了传统人工监测手段落后、时效性差的不足。

       多源数据协同的城市洪涝时空模拟与致灾机制解析获得了二等奖,该项目聚焦城市洪涝问题,整合多源数据,以“物理约束+数据驱动”的图神经网络为核心,构建同化系统,实现洪涝时空模拟与致灾机制解析,弥补了传统模型数据利用效率不高、计算复杂深度学习多为“黑箱”架构等问题,助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

      面向港口拥堵缓解的集装箱船舶路径规划与优化研究获得了三等奖,该小组通过ais数据,mmsl数据以及集装箱船舶运行数据通过轨迹的重建并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航运轨迹进行预测与重建。该项目可解决港口间拥堵,港口泊位不足,船运成本升高等现实问题。可有效适配船运公司,船东以及港口管理者们对于提高航运效率的核心诉求。

      获得三等奖的是基于PPP-RTK的自动驾驶导航系统开发。北斗导航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在民用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PPP-RTK概念的提出与落实,将高精度定技术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为自动驾驶等应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撑。PPP-RTK利用GNSS参考网络解算卫星相位小数偏差、大气延迟改正信息,实现用户端快速、实时高精度定位,其主要的优势包括基站可稀疏、精度保持更持久等,这些优势更贴合自动驾驶的需求。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