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地智护隧,滇引水安——河海大学地学院实践团赴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开展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8浏览次数:11文章来源:地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论述,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将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基层社会发展,20257月,河海大学地学院地智护隧,滇引水安实践团前往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核心区域开展专项调研,围绕复杂地质条件下隧洞突涌水灾害的智能预测与生态振兴路径展开实地考察与技术实践。

     滇中引水工程太安2号洞穿越多条断层带、岩溶发育区及高地应力带,地质结构极为复杂。实践团成员们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沿着潮湿陡峭的施工通道缓步深入隧洞内部。在掌子面作业区,巨大的盾构机正以毫米级的精度向前掘进,刀盘转动时迸发的火花与岩壁碰撞的闷响交织成独特的 “地下交响乐”—— 工程技术人员指着显示屏上跳动的地质数据,向队员们详解如何根据岩石的硬度调整掘进参数,如何通过超前地质预报规避断层与涌水风险,那些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 “全断面开挖”“初期支护等专业术语,此刻都化作了眼前鲜活的施工场景。

    在掌子面附近,实践团成员看到岩壁上布满了监测仪器的线路,连接着外部的监控终端。这些仪器实时追踪着围岩变形、应力变化等数据,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成员们对照课本中的地质力学知识,一一对应现场的施工措施,将 “高地应力”“岩溶发育” 等抽象概念与眼前的工程实景关联起来,深刻体会到地质工程在重大水利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在香炉山隧洞地面预注浆项目部,实践团成员们实地走访了这一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背后的“守护者”。在技术人员的细致讲解下,大家深入了解了地面预注浆在突涌水灾害防控中的关键作用,队员们一边参观注浆设备与岩芯样本,一边认真记录施工参数与工艺流程,在岩层之上感受科技的深度,在微米之间体会智慧的力量。

     在项目点附近水体区域,实践团成员们开展了水质实测活动,围绕水温、电导率、pH值等指标展开现场测量与数据记录。在专业仪器的协助下,大家分工协作,操作规范,认真记录每一个数值变化,力求精准还原水体的真实状态。山水之间,数据跃动,一项项理化指标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区域水资源状况的深入洞察与对生态振兴路径的科学回应。

    此次滇中引水工程实践,让河海大学地学院实践团成员将专业知识与工程一线深度对接,真切触摸到了水利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脉搏。从太安 2 号洞的地质挑战到香炉山隧洞的注浆技术,从掌子面施工到水质监测,队员们在实践中感悟使命。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以专业所长助力水利安全建设,为生态振兴与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