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简 报
第 2 期
河海大学地学院团委 2017年7月19日
编者按:暑假期间,我院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教育关爱事业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同学们分别赴南京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南京宁馨阳光家园给予孩子们爱的关注,励行公益夏令营的举办以及安徽支教团的组建,都让同学们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贡献自己的爱心。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这一契机,我院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社会,扩大了视野,在实践中达到了锻炼自己,帮助他人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传播社会正能量,宣传公益的深层效果。
爱起晨曦 心暖朝阳
——地学院学子南京关爱儿童之行
7月5日、7日,我院同学来到南京江宁人中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南京宁馨阳光家园进行了实践调查。
活动中,我院学生对宁馨阳光家园老师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涉及初步接触特殊儿童时的注意事项、如何更好做好针对特殊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等。宁馨阳光家园老师告诉同学们:特殊儿童虽是弱势群体,但志愿服务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歧视他们,但也不要过分关注他们,毕竟他们也会有思考,有一部分人还是可以参与正常生活工作的。实践中,同学们与人中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孩子们交流互动,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豆画、上课,实践队员们了解了残疾儿童以及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现状与心理状况。实践队员发现:这些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虽然在听力上有缺陷,但通过老师们的正确引导以及助听器的辅助,孩子们能够渐渐地学会正确的发音,实现与他人的正常交流。
此次实践活动,我院学生了解了残疾孩子们的世界,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温暖了孩子们的心房,也感受到了生命健康之珍贵。
七彩童年 与爱同行
——地学院学子南京励行公益夏令营之行
6月30日,由与我院青年志愿者大队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励行工作事务所主导,励行之“感恩自立自理”夏令营志愿实践团参与协助的“七彩童年,与爱同行”公益夏令营正式开幕。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环保、传统国学等知识的学习,并与百名孩子共同完成了一幅百米画卷。孩子们有以手作笔共同印上自己的手印留下美好回忆的,有用色彩表达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的,有直接用文字表达自己最美好的感情的,也有遵从自己最天马行空的畅想描绘未来的。
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建立96周年,夏令营安排孩子们参观总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精心为孩子们讲解梅园新村发生的历史故事,缅怀革命先驱,培养孩子们的远大志向。
7月2日上午夏令营活动举行了闭营仪式。闭营仪式上孩子们的《白局》清唱,以及大家一起的营歌合唱——《最好的未来》,为此次夏令营拉下帷幕。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并提高他们的交友能力,自理自立能力以及安全意识。
支教之途 筑梦之旅
——地学院学子安徽支教行
支教,意味着离开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到更艰苦的地方去,帮助那些无法受到更好教育的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我院学生,正是秉着帮助缺少教育资源的孩子的理念,到农村去,到偏远地方去,尽己所能,奉献力量。
7月10日,安徽支教三分队志愿者们在安徽安凌中心小学正式开启了支教的进程。
手工课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习剪纸手工;音乐课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习简谱,在课堂上放映音乐短片《哆来咪》,分享给他们乐理知识;礼仪课上,志愿者教导孩子们如何有礼貌地处理交际中的难题,用情景剧的方式让孩子们更贴切地了解了文明礼仪等等。实践过程中,支教队除了安排教授课程外,还有校运会、家访等活动。
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支教活动是极富有意义的,我院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偏远地区进行支教,在炎炎夏日,他们绽放出了自己的光和热。他们的行动正是对“献身、求实、负责”的河海精神的最好诠释。
抄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
发送:学院各系、各团总支、各团支部
编辑:刘家璇 高一寒
审稿:王宁可 李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