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大讲堂2020年第四十一期暨庆祝河海大学建校105周年学术活动
2020年11月23日下午,地学院李勇副教授作了题为《面向海岸生态修复的自然育滩地形演化智能预测研究》的学术报告。上百名师生参加了线下学术报告会。
该报告介绍了自然育滩作为一种有效的软式海岸工程手段,不仅可以保障海岸的长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海浪、泥沙输移和岸滩的复杂作用机理,特别是泥沙运动轨迹的复杂性,海滩地貌形态的动态模拟、分析和预测面临很大的挑战。针对自然育滩的时空变化分析问题,以数据驱动的方式挖掘海滩地形历史变化的内在规律,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构建自然育滩地形智能预测模型,并在实际海滩地形演化和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精度。与常用的水动力学模型和其他机器学习方法相比,该方法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此外,李勇老师介绍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并针对研究中的问题与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李勇老师的报告内容新颖,为实现高精度自然育滩地形演化预测提供了有效方法,参会师生受益匪浅。
李勇老师课题组的两名硕士研究生分别报告了在农业经济作物品质遥感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刘凌杰做了题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冰糖橙果园氮含量监测》的报告,主要介绍通过多光谱无人机获取果园的影像数据,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柑橘叶片氮含量估算模型,并与其他方法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吴彤做了题为《基于Landsat8 卫星影像的冰糖橙果园氮含量估算》的报告,主要介绍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对冰糖橙果园氮含量估算的研究,分析对比了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表明能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估算冰糖橙叶片氮含量,并得到果园的氮含量分布情况,为果园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参会师生就研究中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颇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