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深低年级学生专业认知,提升学生专业涵养,增强学生专业自信,明确专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尽快树立正确的学涯生涯职业规划,进一步增强学风建设实效,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优势,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3、4月集中开展了3场分专业学涯规划系列讲座。从专业认知、学涯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专业认知,取得显著成效。
本次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以地质工程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专题分专业开展学涯规划系列讲座,学院党委、系所高度重视,围绕低年级学生实际需求,多次召开理论研讨会,从学生主体出发,对提高专业认知、个人发展、专业前景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地质工程专业周志芳教授结合自身数十年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经验,就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为低年级学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倡导从专业认识入手,培养专业兴趣,确定研究方向,注重培养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生涯规划,列举地质专业就业方向和前景,主要涵盖水利水电、能源、交通、国土、城建、环保等,职位主要是生产单位及科研院所的主要技术骨干。
测绘工程专业何秀凤教授结合自身数十年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经验,对学涯规划和人才培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卫星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做了分享。何教授以“卫星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为主题,介绍了卫星发展简史,对GNSS滑坡形变灾害检测,InSAR技术检测地震,InSAR与GNSS集成方法检测灾害以及卫星应用发展及展望等专业知识做了系统分享,并提醒我们要拓宽视野,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运用。并以自己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挪威,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求学经历告诫我们学习要有正确的目标,要深入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多与本专业老师交流,制定学习规划,明确发展前景。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张晓祥副教授从自身经历出发,从“我的大学”“我的家庭”“我的未来”三部分,倡导同学们要与时间赛跑,贵在坚持,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并对地信专业的前景展开详细论述,旁征博引从讲述美国常春藤八大名校再到港珠澳大桥的建立,从创新性的重要性谈及百年河海学子为祖国做出的世界性贡献,向同学们充分展示了河海特色与全球视野相结合的现状,坚定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信心。三场讲座都从更宏观的视野、微观的个人发展前景为同学们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知专业、感悟专业魅力、明确个人发展的良好机会,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将学风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始终,以学风建设月活动为契机,不断推动学风建设落到实处。结合低年级学生实际需求,学院党委、系所齐抓共管,专业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全力配合,着力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努力形成多方育人合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意志坚定、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的地学创新人才。

地质科学与工程系周志芳教授 地质专业学涯规划系列讲座

测绘工程专业何秀凤教授 测绘专业学涯规划系列讲座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张晓祥副教授 地信专业学涯规划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