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地学院 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简 报 第6期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2016年7月16日
编者按: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进一步加强对贫困人员的帮扶工作,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援助,我院数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青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以及帮扶助教活动,并取得理想成绩。 我院实践团队赴青海省精调研准扶贫情况 近日,我院实践团队——河海大学赴青海之精准扶贫调研小组深入青海基层开展精准扶贫调研行动,岳子·文轩丞稷、蒋逍、胡毓博、张雪东、朱梦婷、范焕、黄凯共七名成员参与此次实践活动。 实践第一天,队员们在到达后第一时间着手准备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并熟悉周边情况。次日,队员们前往青海湖和原子城调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力发展的旅游业项目,实地感受旅游业开发对当地脱贫工作的促进推动作用。在精准扶贫发展旅游业的大背景下,通过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努力,湖区内生态得到改善,藏族特色文化与青海湖优美景色完美结合。通过与景区内藏族兄弟进行交流,队员们了解到旅游业为他们改善了牧场生态环境,利于传统养殖业良性发展,同时还带来了额外旅游收入,使藏族文化为更多人所知。当天下午队员们驱车赶往附近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子城。这也是青海精准扶贫旅游业开发中另一个重要主题——爱国主义文化旅游。通过参观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天的实践中,队员们前往达凉尔湾村。实践前队员们了解到凉尔湾村 自然环境较差,耕地面积较少,自然灾害较多。同时当地没有特色产业,镇政府资金缺口较大,所以近些年的扶贫的工作进行的较为困难。实践过程中,在乔副处长得引导下,队员们前往了三户重点贫困户的家长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他们发现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致贫因素较多,包括自然灾害,因学制贫,大病制贫,技术欠缺,劳动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实践最后一天,队员们前往湟中县田家寨镇卜家台村进行调查。 本次实际活动获得了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通过实践队员们们发现在扶贫面前的诸多难题。同时当地政府秉承中央的精准扶贫指导方针,在旅游业方面取的很大成果。藏族文化使人了解少数民族风情有利于民族团结共同奔小康,爱国主义文化教育使人心生浓浓爱国情怀。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当地生态得到保护,传统游牧业也得到良性改善,互利共赢,一举多得。 “温心之旅,我们在一起” ——地学院关爱南京外来务工子女助教帮扶活动 2016年7月12日,为响应校团委关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河海大学地学院关爱南京外来务工子女助教帮扶团在南京积善社区正式开展为期四天的帮扶活动。 为了积极高效的开展实践活动,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帮扶团成员对服务对 象做了详细了解。活动首日主题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内容分为破冰介绍、互动游戏以及科学实验三部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帮扶团成员很快打破隔阂,与孩子们融为一体,并且在各个环节中对他们进行了帮助与引导。科学实验环节,小朋友们展示了他们出色的科学思维,并取得成功实验结果。第二日以“单丝不成缕,独木不成林”为核心视点,围绕团队合作精神与动手能力开展了简单航模制作及试 飞、多米诺骨牌创意设计以及心得体会分享等活动,以其新颖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加以反思,感受团队精神与知识的力量。第三日视点为“三级思维提升”,活动形式与前两日有所不同,分为了思维引导实验、创新思维抢答以及自主思维设计与制作。全新的活动内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帮扶团的帮助之下,孩子们不畏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任务。最后一日视点是“谁演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活动的第一项任务是“图书漂流”,活动中小朋友们将 帮扶团成员提前准备好的300本旧书分类编号并安置在积善社区借阅室方便借阅。随后,帮扶团将小朋友们分成五组开展“定向越野”室外活动。本次定向越野分为报纸搭桥、纸杯盛水、团队夹气球、智力答题、叠莲花五个项目,小朋友们活力四射,投入了十分的热情。活动结束后,帮扶团成员对四天中小朋友们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并发放了奖品,为期四天的夏令营活动在大家依依不舍的告别中结束。
发送: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编辑:宁则人 审稿:郑茜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