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地学院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第十一期)

时间:2016-07-24浏览:449

河海大学地学院

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简   报

11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2016年7月23


 

编者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可以指引科技的发展。近日,我院多支实践队伍深入各地,追寻历史气息,弘扬传统文化。以小见大,从小处出发体会传统文化的动人魅力。

 

 

读诗词,走扬州,谈感悟”

——二十四桥小分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我院二十四桥小分队前往扬州开展以读诗词,走扬州,谈感悟”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尚小雨,张晓同,孙恒,林清羽,郭睿,高润,潘如兵,郑世同共八名同学参与此次活动。

实践的第二天,在经过第一天的讨论与奔波后,队员们前往瘦西湖,在瘦西湖的寻访中,队员们重点了解了二十四桥及白塔的历史,分析了二十四桥与古诗词文化的联系。在汉广陵王墓中,队员们通过对汉广陵王墓的观察,了解到了汉广陵王的生前事迹,增强了历史文化遗址与古诗词文化的联系。

次日队员们冒雨前往瓜洲古渡,寻找瓜洲古渡遗址,在废弃数十年的古渡公园寻觅古诗词的蛛丝马迹。之后,队员们来到了隋炀帝墓,试图在一个同样废弃的地方寻觅隋炀帝的故事,从而增强对古诗词的了解。随后,队员们赶往二分明月楼参观走访但是,在实践中,队员们发现部分景区对于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不到位,并及时向管理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词独有的美丽,以及其与传统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进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通过克服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队员们认识到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性,对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实践团队开展关于民国中山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我院“金陵足迹-民国特色历史教育旅游路线规划”实践团队在南京开展关于民国中山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朱锦涵赵兴邦彭新宇刘刻魏进文欧邦潘峰谯刚等八名同学参加此次实践活动。

实践第一天,队员们前往南京市城市规划局与当局有关的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得到了来自规划局的宣传资料和宝贵的建议最后在经过双方讨论之后,确定了实践活动走向与一些细节问题,南京市规划局的负责人热情的招待与负责的解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南京市政府对大学生拓展活动的高度重视与工作人员尽职尽责的态度。

实践的第二及第三天,按照原定计划,队员们分为三组,分别前往了南京大学本部南京市博物院浦口火车站中山码头1912街区总统府等颇具民国特色的地点进行走访调研。同时为了能更加了解游客对各个具有民国历史文化风趣的旅游景点的了解程度队员们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发问卷,收集资料。

实践最后一天,队员们再次回到南京市规划局,提交了实验成果,并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探讨,同时向南京市规划局对我们的帮助表示了感谢。

 

 

我院实践团队开展关于南京古建筑的调研

 

近日,我院南京古建筑小组前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博物院进行南京民国建筑的调研实践活动。刘佳强、刘方洪、孙兴航、赵东元、李富强、蔺建宇六名同学参与了实践活动

实践第一天,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并在老金陵大学建筑群中,开始了实践活动。整个建筑群现存约有十余座其中南大小礼堂,由中外建筑师共同设计,是建筑群中的“元老”。它的屋顶采用传统的歇山顶,门前有抱鼓石一对,而门楣和窗框上的石刻,是明显的西方风格,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西大楼、东大楼以及其他建筑大都作为办公场所北大楼由美国建筑师司麦尔设计,现作为南大的行政楼。实践过程中,队员们找到了一位在学校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请他为队员们讲解了有关这栋塔楼的历史、趣事与现阶段的使用情况。这次采访不仅让队员们更深地认识到了这些老建筑的过往变迁,也发现了南京大学这所历史悠久高等学府的独特精神与魅力。

次日,队员们来到南京博物院进行调研,在参观的同时向过往的游客进行一些对民国古建筑的讲解,说明这些建筑存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建筑领域的独特之处,以增加大家对保护遗留古建筑的兴趣。此外,队员们还和游客讨论了一些民国馆布局话题,如电话厅,邮局,理发馆,戏楼等等,以及建筑及布局的意义和保护遗留古建筑的原因,并取得了游客们的认可。

 

   


    发送: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编辑:宁则人

    审稿:郑茜丹